撐警法律爭議未止 法國警暴問題似無解

撰文:薛子遙
出版:更新:

在經歷了數周反對警察改革方案的抗議活動和兩宗引人注目的警察暴力事件後,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終於讓步,在上周一(11月30日)接受修改新法案中最具爭議性的「撐警條文」,不過,爭議遠未結束。

為了應對10月中旬以來的一連串恐怖襲擊事件,馬克龍政府提出了兩項新法案:擴大警察特權的《整體安全法》和遏制國內激進伊斯蘭思想的《反伊斯蘭分裂主義法》。這些法律旨在加強法國應對恐襲風險的能力,但批評者認為,這是一種將政府向右轉的政治舉措,目的是在2022年的法國總統選舉前贏得選民的支持。

《整體安全法》第24條是最受爭議的「撐警條文」,該條例規定,如果任何人以「身體或精神傷害」為目的,傳播警察在工作中的「臉部或任何其他識別元素」,將被處以一年監禁和相等於約40萬港元的罰款。

成千上萬的巴黎示威者11月21日聚在埃菲爾鐵塔前,反對擴大警察特權。(美聯社)

模稜兩可的讓步

自「黃背心」運動以來,法國警察抱怨民眾對他們的敵意增加;因此,該條款旨在為警察及其家人提供法律保護,使其免受網上「起底」的惡意攻擊。不過,記者和人權組織則認為,該條款不適當地使新聞界和公眾難以監督警察。

11月28日,在一段三名巴黎警察暴打一名黑人音樂製作人的視頻震驚法國社會後,全國40多個城市數十萬民眾舉行了遊行集會。遊行後的第二天,馬克龍承諾「徹底改寫」第24條,並斥責他的部長們任由局勢發展成政治危機,尤其是積極維護該法的內政部長達爾馬寧(Gérald Darmanin)。

這樣的改寫承諾意味着什麼,卻尚未清楚。由於法國下議院11月25日已一讀通過該法,由右翼政黨「共和黨」(Les Républicains)控制的上議院參議員表示,該法應歸他們改寫,而不是政府。與此同時,政府的態度也不一致:就在政府宣布改寫法律後的一個小時,達爾馬寧在國民議會前重申將堅持充當警察和第24條的「捍衛者」。

社會對暴力的矛盾體會

如果不了解法國最近五年的歷史,就很難理解法國目前關於警察暴力的辯論。2015年以來,法國社會與暴力一直有着矛盾的關係。一方面,2015年1月針對法國諷刺漫畫雜誌《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和一家猶太人超市的恐怖襲擊事件,以及同年11月13日發生在巴黎多處的另一系列襲擊事件,大大震撼了法國社會,加強了公眾對維護國家安全的訴求,對警察的支持度也突然上升。

另一方面,2015年後,前總統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和繼任人馬克龍推出不受歡迎的改革,使警察和抗議者之間的暴力衝突與日俱增,最終導致了長達兩年的「黃背心」運動,期間有10人在警民衝突中喪生,雙方有4,000多人受傷。公眾對警察的觀感因而直線下跌。

上周三(12月2日),馬克龍宣布修改《整體安全法》第24條。(美聯社)

在最近的恐怖襲擊事件後,公眾又再次感到不安全。法國公共輿論研究所(IFOP)上月一項調查發現,89%的受訪者認為法國的恐怖主義威脅「很高」,79%的受訪者認為「伊斯蘭主義已經向國家和共和國宣戰」。政府提出新法案的部份原因正是為了應對這一問題。

警察工會認為,在「黃背心」運動中,警察成為了政府不受歡迎政策的代罪羔羊,一直要求當局為警員提供更多保護。在法國,每四名警察中就有三名是工會成員,工會對內政部的決策有很大影響力。工會代表一直譴責他們眼中的「抨擊警察」浪潮及內政部的支持不足。

由於多年來警察與示威者的衝突,馬克龍加強國安、禁止惡意發布警員相片的承諾讓很多人感到懷疑。(路透社)

不過,由於多年來警察與示威者的衝突,馬克龍加強國安、禁止惡意發布警員相片的承諾讓很多人感到懷疑。在「黃背心」運動期間,拍攝警察不當行為已成為社運人士譴責法國警察的重要手段,很多人擔心如果該法獲得通過,他們將無法報道警察的暴力行為。

若政府想在加強安全與安撫公民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可能需要進行更根本的改革,然而,近年來的趨勢卻朝着相反方向發展,有關詳情請閱讀《香港01》周報電子刊全文。

上文節錄於第243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2月7日)《撐警法律爭議未止 法國警暴問題似無解》。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43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借鑑拜登 反思香港 動資本主義進步到「底」

拜登公布經濟團隊 勞工回到政策重心

失業潮重臨 耽於綜援政策難以回應社會訴求

拒修《防止賄賂條例》 豈容特首繼續「無王管」?

採購新冠疫苗慢十萬拍 港府抗疫跌入平行時空

一張配圖引發中澳輿論戰 中國有其必須承載的「雙標」

缺乏關注 保障欠奉 就業不足人士陷水深火熱中

「將布達佩斯帶到華沙」 波匈兩國再挑戰歐洲統合模式

一個人帶火一座城 藏族男孩何以紅到日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