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禁忌】有關殯葬的語言忌諱與委婉——吉儀當「利是」?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農曆新年期間,英國廣播公司(BBC)食物頻道一篇介紹「長柄西蘭花帶子撈麵」(Lo mein with scallops and tenderstem broccoli)的食譜,照片中的碟旁放置了喪禮用的「吉儀」(下圖),疑將吉儀當成利是,引起香港網民熱議。外國人並不全然了解華人文化,印象上知道華人新年會派利是,喜歡「吉利」,喜歡代表喜慶的「紅色」、代表財富的「金銀色」,而「吉儀」及「金銀衣紙」正好合乎此基本印象。由於不加求證,結果張冠李戴,似是而非。

英國廣播公司(BBC)在一篇介紹食物的文章中,所用配圖疑將吉儀當成利是,引起香港網民熱議。(作者提供)

現象背後,其實有着更深層次的文化意義。上期提到,粵文化對「死亡」一詞存在莫大忌諱,言不由衷之下便試圖使用形形色色的「委婉語」來替代。出於對死亡的恐懼,粵人連與「死亡」相關的事物都同樣抗拒。本文將聚焦介紹一系列與人死後「殮、殯、葬」喪葬習尚有關的粵語委婉語。

入殮

死者斷氣後,喪家孝子及其親戚,會到棺材舖購買棺材,惟直言「棺材」惹人不悅,故以「四塊半」借代,而棺材舖則婉稱為「長生店」。舊時習俗,死者在小殮前,家屬會為逝者進行「擔幡買水」儀式,一般由死者的長子嫡孫負責,孝子在哀樂中用小盤盛水,灑於遺體上,稱為「沐浴」。沐浴後便進行入殮儀式,死者穿以入殮的衣服稱為「壽衣」,由於「死」屬大忌,是故以「長壽」的「壽」代替,另又以「壽枕」、「壽靴」及「壽被」分別代替「死者用的枕頭」、「死者穿的鞋」及「死者用的被鋪」。穿衣修容後,亡者入棺,是為大殮,這段期間叫做「殯」。

未入殮前,親戚好友前來致祭,喪家不會說「歡迎」,一般由堂倌(即喪禮司儀)高呼「有客到」。致謝時,喪家亦會避免直言「多謝」而改以「有心」隱晦地表達。家屬答謝禮方面,亦相當講究,親友送的帛金往往會加上一元硬幣,因其象徵「只此一次」,希望往後不再送別;作為回敬,家屬也習慣把一元硬幣放在「吉儀」中交給來者,同樣表示「只有一次」。此外,帛金也忌諱以數目「九」作結,因粵語「九」與「長久」的「久」同音,尾數「九」指晦氣「久久不散」,容易造成杯弓蛇影的聯想。

出殯

從前一般人非常重視出殯的排場,殯儀行列除了儀仗隊,富有人家會僱用僧人、道人、尼姑甚或保安人員隨行。至上世紀三十年代,隨着汽車的普及,運送棺柩多改用汽車,由於當時這一類運屍專用車多為黑色,故後來又稱「黑箱車」或以「靈車」婉言。至於舉辦喪禮的「殯儀館」,又被稱作「大酒店」,這是遺體一般會在「殯儀館」中存放數天就如「住進酒店」所致。華人喪葬自有一套殯儀傳統,「殯儀館」是三十年代從美國傳入的新事物,當時主要服務外籍人士和旅港華人,如1940年客死香江的北大校長蔡元培,便在灣仔福䘵壽殯儀館出殯。舊時習俗,一般人普遍在家出殯(下圖),「殯儀館」於六、七十年代左右才逐漸普及起來。由此推斷,以「大酒店」婉言「殯儀館」大概出於近代。

舊時唐樓的喪棚,主要用作運送棺木和方便孝子下樓送殯。(作者提供)

下葬

大殮過後將棺蓋釘上,隨即下葬。所謂「入土為安」,華人喪葬一向以土葬為主,古時居喪子若火燒父母遺體會被視為大大的不孝,直至二戰後的五十年代,香港大部份人仍以火葬為不合禮數,只有極少數遺體會被火化。後來因為人口增多,墳地供應有限,人們對火葬的態度才漸漸改變。傳統的土葬,按廣東風俗一般於五、七年後,待屍身腐化後把骨頭取出,這個過程稱為「執骨」,因忌諱直呼「骨」,故粵語以「執金」委婉代替;而貯存骨殖的容器本稱「骨甕」,也因禁忌緣故而改稱「金塔」。撿骨儀式後,金塔會被重新安置,是為「二次葬」。今天「金塔」已成正式用語,例如食環署轄下的「鑽石山金塔墳場」便設有「金塔葬位」,供本港居民正式申請。又因為土葬墓地一般在山上,故有時孝子送殯亦會被「上山」委婉代替。

時代巨輪底下,殯儀文化丕變,當代粵語亦湧現了新一批因忌諱而產生的委婉語。例如醫護界不會直言「包屍」,而以「打包」、「入袋」或「包糖」委婉代替;至於專門運送屍體的床,又以「勞斯萊斯」婉言。背後折射出來的心理,正正是對禁忌的恐懼,旦夕禍福之間,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情願遵守語言忌諱,同時也出於避免惹人不快,特別是住院病人。可見,委婉語的功能不單止在於免卻「迷信上的不幸」,更充當交際的「潤滑劑」,避免傷害與衝突。觸類旁通,不同的時代雖產生不同的委婉語,卻也同屬一種不言自明的潛在文化共識。

王晉熙
香港理工大學中國語言學文學課程碩士生

梁慧敏 (通訊作者)
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助理教授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314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4月25日)《【粵語禁忌】有關殯葬的忌諱與委婉——吉儀當「利是」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314期《香港01》電子周報其他獨家精選內容:

破除歐美民主迷思 探索香港選舉道路

特首需要什麼顧問?

借移民潮反思香港的身份與國籍制度

中共二十大前瞻|「省長搖籃」壓軸 副省級市書記大調整

極右進入主流 法國政治的「美國化」

勝利日閱兵臨近 俄軍轉戰頓巴斯能否奠定勝局?

俄烏戰火邊緣人:中亞五國的危與機

新冠肺炎掀mRNA革命 下一步是治療癌症?

【粵語禁忌】有關殯葬的忌諱與委婉——吉儀當「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