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評風波】行內人爆食評界6大蠱惑招搵著數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美聯社)

香港人熱愛飲飲食食,造就一個食評市場,人人上載圖片評論食店,當中真假難辯,食店、飲食平台、食評人,都有可能為錢「做手腳」。《香港01》訪問食肆老闆、食評人及「打手」等行內人士,綜合出6大蠱惑招。【有關食評風波事件背景可按此瀏覽

(1)廣告費包撤走、溝淡負評

行內人指飲食平台確實不會推銷撤走負評服務,但只要食肆肯「落廣告」,自然有人「識做」,搬出各種理由撤走網民負評;如果是打手公司,當然無法撤走負評,但就可以製造大量正評,溝淡負評。

(2)新餐廳被抽起食評

新餐廳儘管資料可出現在飲食資訊平台上,但若不於該飲食資訊平台落廣告,遲遲不會有食客評論出現。有食肆負責人甚至稱,餐廳忽然出現多個負評,然後便會接到飲食平台電話,推銷廣告服務。

(3)食評人一定公正?

有食評人踢爆指同行並不公正,為獲得新開食肆邀請試食,於是答應網上分享正評,有些公關公司更會限定試食90分鐘完結,食評人需要拍多少照片,到哪些平台分享,儼如有導演、有編劇。

(4)用負評「勒索」免費餐

如果說飲食平台為廣告收入手法「骯髒」,食評人同樣可以「好Cheap」,行內人指有知名食評自恃網上有名氣,於尖沙嘴一間酒店餐廳用餐後,要求大廚出來並批評食物質素。大廚問有何要求?女子要求該餐免費,由於餐廳新開張,為免立即有負評,餐廳只好就範。

(5)購買排名、搜尋結果

飲食平台最常推銷的服務,是當網民搜尋餐廳時,有付廣告費的餐廳會於搜尋結果前列出現。也有打手公司推廣一條龍服務,提供知名blogger、連Model攝影、Facebook宣傳等服務,為餐廳造勢,登上排名榜前列。

(6)中小型食肆曝光率偏低

中小型食肆總是較難搜尋得到,或者食評較少,因為她們一般少落廣告,而大型及知名食肆月月「奉獻」,因此儘管飲食平台沒有刻意打壓,客觀效果上小店總是「蝕底」,解決之道自然是付廣告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