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文言.粵輕鬆】舊詞新用4種變化模式 「月台」早過火車出現

撰文:書摘
出版:更新:

編按:「文言文」相信是不少人讀中文時的惡夢,其實我們身邊不少日常用字都與古文有關,例如「月台」其實本來是「賞月之台」,不過因特徵與現代的月台類似,所以後來有了新的詞義。其實古今詞義的變化可以分為4類,不少例子都與生活息息相關!

火車月台雖然是近代產物,但相關字詞本身已有千多年歷史。(資料圖片)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第 4 課:舊詞新用的「月台」——談古今詞義的變化

月台,一個人人都認識的詞語,一個人人都到過的地方。不過,大家知道這個詞彙已經有過千年的歷史嗎?

古代的宮殿都會建築在方形的平台上。這個平台高於地面,並設有石級,由於前無遮攔,是晚上欣賞月色的好地方,因此古人就把這個「賞月之台」濃縮成詞語「月台」。「月台」最早見於一千五百年前梁元帝的《南岳衡山九貞館碑》:「上月台而遺愛,登景雲而忘老。」

一樣前無遮攔,所以當時的人將這種新事物稱為「月台」。自此,「月台」出現了新詞義,本義卻逐漸被遺忘了。這就是古今詞義出現變化的典型例子。

隨着時代推移,詞義會不斷改變。有的得以保留,有的不斷擴展,有的逐漸消失。古今詞義的變化,可分為四大類型:(一)擴義;(二)縮義;(三)轉義;(四)多義。

擴義

擴義是指詞義的範圍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擴大,也就是說某個字本來專指某件事物,後來泛指與「本義」有關的其他事物。

譬如「江」字,本義是「長江」。譬如在《楚辭.涉江》中,屈原說:「旦余濟乎江湘。」

後來「江」的詞義範圍擴大了,不再專指長江,而是泛指江河。《勸學》有「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句,當中的「江河」泛指江水、河水,不再專指長江和黃河了。

又例如「雄」和「雌」都從「隹」部,起初就是用來辨別雀鳥是「公」還是「母」的。後來這兩個字的詞義範圍擴大了,不再單單用於雀鳥上,更適用於其他動物和人類。譬如《木蘭辭》末尾這樣說:「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當中的「雄雌」,就是指公兔和母兔,並進一步擴展到人類身上,可見「雄」、「雌」的詞義已經超出了雀鳥的範圍。

江一字原本只指長江,但現時已經泛指常見的江河。(資料圖片)

縮義

縮義是指詞義的範圍縮小,從泛指某些事物,到專指某件事物。譬如「朕」字,起初能用於任何人身上。屈原在《楚辭.離騷》的開首,就這樣介紹自己:「朕皇考曰伯庸。」當中「朕」就是解作「我」。直到秦滅六國,秦始皇才接納李斯的建議,規定「朕」只能用作皇帝的自稱。自此,「朕」的詞義範圍就收窄了。

轉義

轉義還記得第 1 課介紹過「書」這個字嗎?「書」的本義是「書寫」,後來人們從「寫」、「文」、「字」三個方向,衍生出「記錄」;「書籍」、「書信」、「文書」;「字體」、「書法」等引申義。這種從本義出發、依循同一方向、不斷衍生多個引申義的詞義變化過程,就稱為「轉義」。

這裏要說明一點。「擴義」跟「轉義」雖然都在本義的基礎上引申出新詞義,可是「擴義」只限於與本義事物相關的範疇,而「轉義」則超越了本義事物的範疇。譬如「江」的本義「長江」和引申義「江河」,都走不出「河流」這範疇;至於「記錄」、「書信」、「字體」、「書法」等詞義,顯然已經超出「書寫」這範疇了。

書一字本義只是書寫,但現時已經轉變出多種其他意思。(資料圖片)

多義

「多義」的最大特點,就是詞義之間未必互有關聯。

譬如「丁」字,本解作「城邑」,這個本義早已消失,可是其眾多引申義都是從「城邑」衍生出來的:

有城邑,自然會有人,故此「丁」可解作「人」、「人口」,譬如成語「人丁單薄」就是指人數太少,勢孤力弱;後來根據「人」這詞義,再引申出「從事某職業的人」,例如「庖丁」、「園丁」,就是在廚房(庖)、花園(園)工作的人(丁)。

大家有聽過「宮保雞丁」這道名菜嗎?「丁」又可以解作方塊,原來是根據「城邑」這四四方方的形體衍生出來的,換言之,「雞丁」就是指雞肉方塊。

以上引申義都是通過「轉義」這方向衍生的,可是表示天干之一的「丁」,卻跟「城邑」、「人」、「方塊」無關,那只是純粹同音的關係,將這詞義假借到「丁」身上,也就是「多義」的例證了。

認識古今詞義變化的模式,有助我們從不同方向,去理解古詩文中部分字詞的意思。譬如認識到部分文字的古義已經消失,那麼就不會將「一豆羹」誤解為「一碗用豆煮成的湯羹」;知道部分文字會被借用,來表示與本義無關的事物,那麼我們就可以知道「丁父憂」的「丁」與「城邑」、「人口」、「方形」無關,而是解作「遭逢」。

(以上是《港文言.粵輕鬆》的內容節錄)

書名:《港文言.粵輕鬆》,作者:田南君。(三聯出版社)

作者: 田南君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自小熱愛古典文學,鍾情於古詩文創作。從事中、小學語文教材編撰工作逾十年,擅長以圖畫講解語文知識,輕鬆幽默,深受學生歡迎。近年致力古文研究,並將「文言╳圖畫╳生活」結合,冀激發學生的探索、思考、記憶,談心漫步於文言,揮筆馳騁於考場。

出版社:三聯出版社

《香港01》獲出版社授權轉載,標題為《香港01》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