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烏溪沙砌巨心巨字石堆 環團指搬石干擾生態

撰文:黎梓緯
出版:更新:

康文署前花王吳伯伯用了三年多時間,砌出「海之心」紀念母親,自此亦成為烏溪沙的地標。近年不少市民仿效伯伯做法,開始搬石砌出各式圖案,海邊多出數個大石堆,但此舉恐破壞環境。
世界自然基金會指,石塊是小蟹、螺等棲息空間,搬石會對生境造成破壞,但因不能靠人工復原,故認為應保持現貌,並不建議再砌石。

海之心現已成為景點,有新人專程前來拍攝婚照。(黎梓緯攝)
烏溪沙海灘常有不同的堆石。(facebook群組「馬鞍山之友」)

除了有最初的「海之心」外,後來更出現過「烏龜」、「祝福你」字眼及其他心形石堆,全部均以逾千顆石頭砌成,Facebook群組「馬鞍山之友」就有街坊曾貼出烏溪沙沙灘的不同款式的「石堆」照片。

人工移動大量石頭,網民擔心引發水土流失,而部分石頭本來是小魚、小蟹棲身的地點,但自從砌石活動出現後,該處的小生物已不見蹤影,令人不禁質疑砌石破壞沙灘生態。群組其後發起投票,有近200人支持保持現狀,不須清拆石堆,另一方面亦有超過100人認為可以保留最大的「海之心」,然後清拆其他石堆。

除了海之心外,海灘亦有人堆了「祝福你」。(黎梓緯攝)
即使清拆石堆亦不會有效復原沙灘生境,應保持原狀,但不能再繼續搬石砌新圖案。
世界自然基金會助理環境保護經理(海洋)李美華

環團:砌石破壞海邊生境

世界自然基金會助理環境保護經理(海洋)李美華指,沙泥灘人為堆石有機會破壞該處環境,故不建議再繼續砌石。李解釋,移動石頭會干擾棲息在該處的生物,例如小蟹、螺等,令牠們失去石隙遮陰,容易被太陽曬傷或因外露的生境令牠們易被覓食者發現。

李美華亦指,整個沙灘由近海水到遠離岸邊的一帶,其生境有其複雜性(complexity),即使是幾塊石頭亦可能藏有不少生物。對於現在烏溪沙沙灘的砌石情況,李指因破壞已造成,即使清拆石堆亦不會有效復原沙灘生境,故她認為應保持原狀,但不能再繼續搬石砌新圖案。

(黎梓緯攝)

環保署、食環署、康文署互卸責

大量的砌石或令海岸生境需要長時間修復,政府部門各自卸責,對影響海岸環境的人為活動視而不見。環保署指因有關活動並非棄置廢料,故並非其負責範圍;食環署則表示「只處理垃圾棄置情況」;康文署就「不在管轄職能」及「該處並非刊憲泳灘」為由,拒絕回應。

漁護署就指,烏溪沙沙灘非由該署管理,呼籲市民接觸大自然時,應以尊重自然生態為前提,不要進行可能對生物造成滋擾的活動,以免影響自然生態。

記者在現場所見,現時沙灘尚有四個位置有大型石堆,分別是沙灘西南面一個砌有「祝福你」大字、附近另有一個較扁平的石心,至於沙灘近中央位置則有兩個巨型「海之心」,其中一個更有用石堆成的小路,潮退時可讓人走到石心上。幾個石堆約超過30厘米高,不時有人加建,故不易被海浪沖走。

帶子女來玩樂的蔡先生認為沙灘是公共資源,大家有權砌石亦有權拆石。(黎梓緯攝)

黃昏時段,沙灘日落美景吸引十多名市民到來觀賞,亦有人到該處拍婚紗照,其中馬鞍山居民彭先生認為現在人工石堆太多,砌石行為「有啲多餘」,建議只保留最原本的「海之心」,其他則可拆走還原。

住在馬鞍山十多年、帶子女來玩樂的蔡先生則認為,沙灘是公共資源,大家有權砌石亦有權拆石,最希望還是能保持環境清潔,又表示即使現在開始清走石堆,也不會起到修復環境作用。每日到該沙灘游早水的鄭先生認為,所有石堆「都好靚」,不覺得會太破壞環境。

區議員:望升級為刊憲泳灘

烏溪沙區議員李永成指,一直向政府爭取將該沙灘升級為刊憲泳灘,以規範管理、限制砌石,但同時認為可保留最有特色的石堆,會再與居民商討。李又指數年前在該沙灘視察時,曾看到不少生物活動,惟現在已少之又少,認為砌石行為不免影響生態,他建議應參考環團意見,減低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