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養兒童被揭「又煙又酒又跑車」 宣明會回應:捐款用於社區發展

撰文:李納德
出版:更新:

宣明會繼受助兒童「返老還童」及照片重複使用事件後,近日又爆出受助兒童「又煙又酒又跑車」風波。助養者約8至10年前,經宣明會助養兒童,見兒童看似長大,在IG成功聯絡到男童,驚覺他「又煙又酒又跑車」之餘,更稱從未申請助養,甚至向他索錢,事件引起關注。
香港世界宣明會早前回覆《香港01》查詢,表示正聯絡阿爾巴尼亞辦事處跟進事件。總幹事馮丹媚本周三(8日)於facebook上傳影片,解釋助養兒童的捐款實際上是用於發展兒童所住社區,經阿爾巴尼亞辦事處向男童父母了解後,該名助養兒童一直在Korca社區長大,父母知道助養者的捐款不是直接給錢小朋友,而是將資源放於社區。
回應再引起熱議,網民質疑按會方說法就不應叫作「助養兒童」,「點解你哋年年寄張小朋友嘅相比我,而唔係寄張當地『社區發展』嘅相比我? 原來呢10年嚟我都係懵盛盛」。

1名經宣明會助養小朋友的港男,日前在instagram上搜尋助養對象的全名,結果找到1名同名且樣貌相似的男子,並發現相中人竟「又煙又酒又跑車!」。(facebook圖片)
+7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

早前有捐助者在fb發文,稱助養的兒童「個樣仲大過我」,便用兒童全名在IG搜索,發現1名男子與助養兒童長相很相似,但他常上載玩樂照片,「又煙又酒又跑車」、「有錢過我」。捐助人在社交平台和助養兒童聯絡,發現對方不知助養的事,更不斷向他索錢。事件在網上引起爭議,宣明會隨即稱會聯絡阿爾巴尼亞辦事處跟進。

香港世界宣明會總幹事馮丹媚本周三(8日)在fb專頁上傳影片解畫,稱已即時聯絡阿爾巴尼亞辦事處,當地人員去到該名助養兒童的家了解事件,該助養兒一直在Korca社區長大。宣明會於2009年起在Korca開始社區發展項目,主要包括基於教育、建設、水利及改善生計的工作,幫助當地家庭改善生活及營造更好的兒童成長環境,相信做法比直接捐款給兒童會更長遠而持久。而該名助養兒童的父母清楚知道,宣明會不會直接給錢小朋友,而是將資源放於社區。

香港世界宣明會總幹事馮丹媚8日在fb專頁上傳影片解畫,稱已即時聯絡阿爾巴尼亞辦事處,當地人員去到該名助養兒童的家了解事件,該助養兒一直在Korca社區長大。(影片截圖)

馮又指,宣明會會先去到社區看實際需要,了解社區會如何發展並進行評估才投放資源,並會要求定期提交監測及報告,呼籲助養者如有疑問可致電及發電郵予會方跟進。

不過有網民看完回應似乎仍不滿意,質疑如果捐款是投放於社區,就不應叫「助養兒童」,「那就別拿兒童配對來招搖撞騙,還每年給我一張照片說是我正助養的孩子」。又提到大家理解中的「助養」,應該是幫小朋友交學費、買日用品等等。部分網民則支持宣明會做法,認為建設社區更有意義,更有留言提到,若有真正了解過助養計劃詳情,應該理解捐款不是直接「送錢」給兒童。

捐助者在instagram找到與助養兒童同名的賬戶,發現對方生活多姿多采,更會吸煙飲酒,以及與名車的合照。(ig「xhoni_terolli」圖片)

2016年,《紐約時報》曾就宣明會助養兒童計劃作調查報道,追查助養巴基斯坦兒童捐款的下落。記者哈迪德(Diaa Hadid)和澳洲警察布蘭登(Brendan )相遇,布蘭登說自己2003年起就助養了1名巴勒斯坦男童奧斯曼(Othman),他住在1條叫Husan的村莊。布蘭登甚至不知道男童姓氏。

記者後來真的找到奧斯曼本人,他的叔叔看着贊助卡,似乎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曼斯曼看助養卡上的名字和他的名不太一樣,但他認出照片上的毛衣,是他小時候穿過的,家人說從未收過助養人的錢。奧斯曼的家人說,不記得和宣明會有什麼關係,有個阿姨回憶道,多年前有陌生的白人拿住相機入村,要孩子們排隊讓他們拍照。

當時宣明會曾解釋,沒承諾過將助養者捐款直接交給助養兒童,款項是用來發展社區項目,又指宣明會曾向4000名贊助者做線上調查,大多數人都明白,捐款是捐給整個社區,而不是照片上的兒童。事實上,宣明會1996年至2006年間,投放了150萬美元的發現該社區。報道提到,布蘭登以為自己的捐款是直接捐給照片上的兒童,他收過信件,說他正為兒童提供必需品,他更寫過聖誕卡給奧斯曼,到頭來發現奧斯曼一家都不懂英文,「像來自另一個星球的名信片」。布蘭登覺得自己被誤導,甚至覺得難過。

(綜合)

香港世界宣明會今年2月發生助養兒童「返老還童」風波,被質疑在電郵及年度報告中重複使用照片,甚至出現變樣情況,宣明會曾就照片處理致歉,其後更找來事件中的受助男童拍片,感謝助養人的支持,而埃塞俄比亞辦事處相關地區項目經理則表示,事件涉及錯貼照片的人為錯誤,現正電子化處理助養兒童相片的程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