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2023︱韓國簡約慶祝成風 婦女:傳統中秋如「新抱受難日」

撰文:張顥庭
出版:更新:

中秋節是東亞及東南亞多國的傳統節日。韓國人與華人一樣今年在9月29日慶祝中秋,不同的是當地自農曆八月十四日起設有一連3天的公眾假期,民眾可盡情歡度佳節。但有韓媒9月18日報道,現時當地遵從傳統過節的家庭已成少數,更有女士形容中秋是「新抱受難日」。

韓國將中秋節稱為「秋夕」(추석),與農曆新年和端午並列為三大節日,2023年連同週末、建國紀念日及韓文日,一連有6天假期之多。

中秋祭祀

秋夕最重要的活動並非賞月,而是祭祖。當地人會預先到祖先墳前掃墓,並獻上祭品祭祀,表達追思與感激之情。民眾亦會在當天一早着上新衣,在家中舉行祭祀。他們會奉上以今年收成的新米製成的飯、米酒和松餅,並在儀式結束後一同享用。

韓國人在中秋的傳統活動是祭祖(韓國觀光公社網站)

特色食品

松餅(송편)是秋夕的代表性食品,是一種以米粉糰糅合的年糕,配以芝麻、紅豆、栗子等餡料製成,人們會在餅上放置一片松葉再作蒸煮,令松餅散發松葉清香。

除了松餅之外,韓國人還會享用以各種海鮮、肉類、蔬菜切碎製成的煎物拼盤,佐以傳統酒品,與親朋好友共慶中秋。

松餅又名松片,是韓國秋夕的傳統小吃。與中國月餅不同,松餅大都呈半月或新月形,因韓國傳統相信由半月轉圓才是進步,帶來圓滿和發展的意思。(韓國觀光公社網站)

祭祀家庭成少數 韓媒:時興「簡約過節」

韓國《中央日報》18日報道,一份針對20至50歲人士、訪問約4,000人的民調顯示,僅有43.7%受訪者表示家裏今年會舉行中秋祭祀,56.4%並無計劃。

報道指,這個現象的成因非常複雜,理由可能包括社會氣氛改變,人們愈來愈不受傳統束縛。有分析指,回鄉過節的習俗在新冠疫情時經已減退,人們無法與家人聚首,自然暫停祭祀,此後他們便習慣了「簡約過節」,不再恢復往時習俗。

新抱「受難日」

各處鄉村各處例,時至今日,韓國秋夕和中國的中秋習俗頗有不同。有嫁到韓國的女士在網誌上形容,中秋和農曆新年是韓國新抱的「噩夢」,因為應節所需的食品,習慣上住由女性為家庭準備。

她表示,上面提到食材豐富的各式煎物,便是由她們依照傳統,盤坐地上用爐煎成的。由於過節菜式繁多,不能讓要逐件煎成的煎物佔去主爐空間,婦女需要兩、三小時去製作,加上姿勢並不舒適,令秋夕在不少當地婦女眼中,都是艱辛工作。

《中央日報》引述當地婦女稱,她們家中原先每年都會在中秋依照傳統舉行祭祀,直至家婆3年前拒絕照辦,家人決定召開家庭會議,一致認同女性準備祭祀桌時,會承受不必要痛苦,因此決定「精簡」傳統,改為只外出吃飯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