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你】氣溫驟降 小心風邪入侵變風癩

撰文:譚莉英
出版:更新:

身邊愈來愈多女性患上風癩(蕁麻疹),這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過敏性皮膚病。特別是事業型女強人,長期高強度工作,導致自身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外邪而發病。
若然發現自己皮膚突然出現出現一些鮮紅或淡紅色的團狀斑,數小時後又自行消退,不留任何痕跡,且反復發作時,便應及早就醫。

身邊愈來愈多女性,長期高強度工作,導致自身抵抗力下降,容易患上風癩。(資料圖片)

Rita 問:

「譚博士,前段時間我身上突然出現了一些紅色的斑,一團一團的樣子,也有小小痕癢。我以為是蚊叮蟲咬,就自己塗藥膏,後來痊癒了。但昨天夜晚,紅斑又再次出現,請問究竟是怎麼回事?因為這兩天氣溫較低,不應該有蚊蟲才是。」

經詳細診斷後,其實她所患的是風癩。這個病和自身體質有關,並不是因為蚊叮蟲咬而引起。

Rita 問:

「風癩是什麼病?」

體質過敏 容易出風癩

風癩,也叫蕁麻疹、風疹塊,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表現為皮膚瘙癢時發作,疹塊發病範圍廣,可反復發作,時隱時現。

現代醫學認為該病致病因素複雜,食物、藥品、蚊叮蟲咬、細菌感染、接觸刺激性物質及天氣等,均可能是過敏原,引發該病。從中醫角度看,多由於患者稟賦不耐(現代醫學稱為過敏體質),正氣不足,受風邪由體外入侵所導致。通常當自然界氣候變化異常,或人體抵抗力下降時,風便會變為邪而侵害人體,引起過敏,導致風癩發作。

Rita 續問:

「好像兩次發病確實是有吹到涼風,請問風邪是怎麼一回事?」

在正常情況下,風是自然界氣候變化其中之一,是萬物生長收藏和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人類長期生活在氣候交換更替的環境中,對其產生了一定的適應能力,一般不會致病。

但當氣候異常變化,超過人體的適應能力,或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不能適應氣候變化,於是就容易得病。近期受北方冷空氣影響,本港氣溫驟降,當風邪遇到寒邪便會形成風寒,侵襲人體。加上她一向忙碌,氣血透支,遇上轉風,身體調節失衡,便會發病。

Rita 問:

「是不是祛了身體內部的風寒,我的病就會好?」

風寒屬於外邪,而想要身體健康無病痛,最佳的辦法就是避免接觸過敏原,然後提升自身體質,降低過敏的發生率,古代中醫提出「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意思是說當人體內部陽氣充足,抵抗力強,風邪、濕邪、寒邪等外邪和一些過敏原,便不能夠影響和侵入我們的身體。

Rita問:

「請問有什麼方法可以緩解我的症狀,而平時又需要注意些什麼?」

可嘗試以下茶療:

乾薑肉桂茶材料。(作者提供圖片)

 ◎ 乾薑肉桂茶(1 人份)◎ 

  材料:

乾薑 5 克;
肉桂 5 克。

  做法:將材料放入煲中,倒入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後續煮 15 分鐘,即可熱服。

  服法:每日 1 次,連服 3 日,以觀其效。

  功效:祛風散寒,溫陽。

  禁忌:

體質燥熱,便秘者忌服;
大病或久病,孕婦、老人和小孩服用前應諮詢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

  注意事項:

花粉、動物毛、海產、化學物品、洗衣液等過敏原,應盡量避免接觸;
進食清淡、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魚、蝦等海鮮;
多飲水,注意保暖,保持大便通暢;
盡量避免搔抓患處,以免加重皮損,加劇瘙癢;
病情嚴重時應禁食竹筍、糯米、巧克力、咖啡、香辛料等容易令蕁麻疹惡化的食物。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