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憶蓮拍拖前後歌路比較 失去恭碩良將不再破格?

撰文:黃浩晉
出版:更新:

林憶蓮與恭碩良8年情昨日宣布告吹,這段時間他們在音樂上合作無間,「分訊」傳出相信令不少樂迷感錯愕,而且會到林憶蓮往後作品會否因此失去多元化的嘗試。林憶蓮與恭碩良於2012年公開戀情,大家可以這年份作分水嶺,比較之前之後的專輯風格有何改變。

各位樂迷可以參考以下專輯,都聽一次作比較,包括:2005年《本色》、2006年《呼吸》,2012年《蓋亞》、2014年《Re: Workz》、2016年《陪著我走 in Search of Lost Time》及2018年的《0》。

以下專輯是本文比較的重點,大家又有否收藏這幾張大碟?(按圖放大)(資料圖片)
+1

先看林憶蓮與恭碩良相戀、合作前的專輯——《本色》,雷頌德是編曲及監製的主力,大家會聽得出那種「保本、穩陣」的感覺,容易掌握的節奏與分句,加上樂器音色的處理都帶種「黎明的感覺」,例子有:《還是我 還是你》、《沒結果之後》,即使加入Ted Lo負責「玩嘢」,在編曲上加入異國風情,但亦嫌「到喉唔到肺」。到2012年《蓋亞》專輯的出現,大家可以聽到一個反天覆地的改變。

這個林憶蓮不再是《至少還有你》的她,是蛻變後那個敢於打破框框的林憶蓮。(資料圖片)

首先,《蓋亞》的專輯主題超脫了過往大路的情情愛愛,以歌曲道出人與地球的關係,從靈性探討的角度出發。而且全碟編曲交由常石磊操刀,加入大量他拿手的電子元素,營造一種脫軌、迷離、破格的聽感,顛覆了大家《至少還有你》的既定印象。當中《蓋亞》這首主題曲更是恭碩良《月球人》的國語版,這首歌或多或少是兩人訂情之作。專輯共13首作品,幾乎每首都充滿強烈的情緒起伏,而且人聲的處理亦加入大量Reverb、Delay、而且亦編排了很多頌唱、不同聲部的輪唱與合唱,偶爾將空隙填滿,殺聽眾一個措手不及,衝擊大家的聽感。這就是常石磊的標誌,大家從王菀之《留白》、《我來自火星》(Infinity Journey Mix)、張敬軒《迷失表參道》等作品都能感受到。

林憶蓮在《造樂者》演唱會上,舞台佈置及編曲取向都展現了她決定破格的心。(按圖放大)(資料圖片)
+2

到2014年《Re: Workz》全碟編曲及監製是恭碩良及倪凱民,亦是林憶蓮「最恭碩良」的專輯。事關恭碩良自少受黑人音樂薰陶,著重Groove(律動感),而且樂器選取亦集中結他、Bass、琴、鼓,沒有常石磊那份離經叛道,而很多編曲都是鼓行先,樂句亦充滿R&B元素,毋須複雜的旋律亦能帶動聽眾的情緒,這可謂恭碩良的標誌。

恭碩良的Music Sense非常強,而且吸收很多黑人音樂的養份,以律動去打動聽眾。(按圖放大)(資料圖片)
+1

到2018年的《0》,這張專輯被外界猜測作林憶蓮的引退之作,但縱觀以往專輯來說,不論歌詞意識、編曲取向《0》也可謂最破格的作品。專輯編曲及監製都是常石磊作主力,雖然恭碩良亦有擔任編曲、監製的工作,但聽畢整張專輯也充滿常石磊的味道。正如前兩段的分析,常石磊走電子、迷離的路向,給予聽眾離經叛道之感;而恭碩良則著重律動感,R&B色彩為主的路向。恰巧《0》正是廷續常石磊拿手的撲朔迷離,可形容為以音樂作「形而上」的探討,令林憶蓮擺脫以往情歌王后的既定印象。

林憶蓮能有如此顛覆的作品出現,很大功勞來自常石磊。(資料圖片)

所以說,林憶蓮與恭碩良分手會否影響日後曲風的取向,或許對她本人情緒上有所影響,但曲風上還是取決於是否繼續與常石磊合作。事關常石磊的電子風格不是歐美流行曲那種以強烈節奏、簡單入屋的旋律作主軸,他利用電子元素帶聽眾進入不同空間,衝擊著聽眾耳朵才是他的看家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