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預算案3大招數│回撥、發債增收2490億 扣除後儲備僅剩3300億
【預算案2025】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26日)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預計2025/26年度赤字為670億元,財政儲備將下降至5,803億元,僅相當於8個月政府開支。
不過近年陳茂波經常利用不同「財技」幫補庫房,今年除了發行1,500億元債券,更罕有地將多個種子基金款項合共620億元回撥。粗略估算,2025/26年度政府透過回撥款項及發債增加2,490億元「收入」,若扣除這些款項,估計下年度財政儲備或會跌至約3,300億元,赤字或達3160億元。
除了上述兩招外,政府另一招常用的是從8項主要基金調撥款項以應付日常開支,而今年政府亦從8項主要基金款項調撥近640億元至一般賬目中,反映政府經常性收入追不上支出。
第一招:罕有地從特定用途的種子基金回撥款項
政府近年不時從設於財政儲備外的基金回撥款項。陳茂波指,現在政府帳目外為特定目的設立基金共有42個,總結餘近1,800億元。當中部份基金只利用其投資收益應付開支,即種子基金,當初目的是希望透過基金確保長遠有足夠款項推行相關項目。
他最新提出在2025/26年度將當中6個規模較大的種子基金下的620億元回撥到政府帳目「增加收入」;另外亦回撥約150億元防疫抗疫基金至政府帳目,並會反映在2024/25年度修訂預算中。
此外,政府每年都會從未來基金回撥投資回報(註:不涉及本金)至政府帳目,預計2025/26年度從未來基金回撥金額達370億元。撇除反映在2024/25年度的防疫抗疫基金回撥,會於2025/26年回撥種子基金及未來基金款項合計達990億元。
▼2月26日 陳茂波公布財政預算案▼
第二招:發行債券「增加收入」
另一招數則是發債,今年預算案提出2025/26年度發行1,500億元債券,收入會寫入財政儲備下的基本工程儲備基金之中,未來數年更計劃每年發債1,300億至1,900億元。
粗略估算,2025/26年度上述回撥及發債「收入」合計達2,490億元,若扣除這些款項,2025/26年度財政儲備或會跌至約3,300億元,或相當於赤字3160億元。
第三招:八大主要基金回撥款項
除了回撥基金和發債之外,陳茂波亦會將財政儲備下的「政府一般收入帳目」和8項主要基金轉撥。翻查政府財政儲備下各組成部份的轉撥紀錄,一般收入帳目由以往向其他基金貢獻款項,變成從基金轉撥至一般收入帳目。這反映政府支出增加,但一般經常性收入卻追不上,需由其他基金轉撥填補。
預算案顯示,2025/26年度土地基金會撥出710億元,分別撥至一般收入賬目(639.3億元)、創新及科技基金(70億元)、賑災基金(7,000萬元)。
▼2月26日 財政預算案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