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載客量10年跌三成 投訴1年逾萬宗按年升51% 這行為最吸嬲!

撰文:數因斯坦
出版:更新:

的士服務質素近年備受批評,政府引入的士車隊制度加強規管,5間的士車隊營辦商最快3月底投入服務。立法會新一份《數據透視》回顧業界近年發展及困境,提到由於鐵路網絡擴展、網約車平台加劇競爭等因素,的士載客量於過去10年間大跌近三成。而的士服務質素下降亦可能是的士業界衰退原因之一,2023年的士投訴按年急升51%至11,452宗,當中以拒載、駕駛行為不當、兜路較為常見。

文件指,「本港的士服務業過去10年間出現衰退現象」,日均載客量在2024年降至68.2萬人次,與2015年相比大跌29.4%,的士於整體公共交通載客量中所佔比例亦由7.7%下降至5.8%。

文件引述意見指出,「的士服務質素每況愈下(例如有濫收車費、拒載、揀客及兜路等行為),是導致行業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據當局統計,2023年的士投訴達11,452宗,按年大幅上升51%。當中「拒載」最為常見(佔25.1%),其次是「駕駛行為不當」(20%)及「不使用最直接可行之路線」即兜路(18.2%)。

本港的士數目多年來大致維持在18,100輛左右,平均車齡為8年。不過市區的士牌價於過去10年間大跌46%至2024年初的360萬元,2025年2月進一步跌至290萬元。文件分析,牌價大跌主要原因包括載客量下降、出租汽車服務市場競爭加劇、本地資產市場近年調整等。

的士安全問題近年日益受關注,按領有牌照車輛計算,的士意外率由2014年每千架的士233宗,升至2024年每千架的士295宗,並且高於專營巴士(每千車輛285宗)及公共小巴(每千車輛192宗)。文件指,的士意外率較高,或於的士每日營運時間較長及司機年齡偏高有關。據統計,2022年的士司機平均年齡為59歲。

的士交通意外率上升,導致的士保費增加,其中綜合保險每架的士平均保費於5年內大幅上升57%至2023年的44,145元;而第三者保險平均保費同期亦顯著增加56%至34,743元。

立法會新一份《數據透視》回顧業界近年發展及困境,提到由於鐵路網絡擴展、網約車平台加劇競爭等因素,的士載客量於過去10年間大跌近三成。(資料圖片)

文件提及,2014年起多個網約車平台已在香港開展業務,據報各平台司機數目介乎4,000名至20萬名之間,惟運輸署至今僅批准最多1,500個出租汽車許可證,有意見指網約車平台所提供的大部份載客服務(俗稱「白牌車」)均屬違法。政府2024年7月宣布計劃規管網約車平台,並預計於2025年提交立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