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柱變遺址?市民指有靜景卻欠特色 美利樓「清零」不阻遊客打卡

撰文:郭梓謙 林幸言
出版:更新:

今日(10日)為端午節,赤柱正灘有國際龍舟錦標賽,不少遊客觀看比賽後,順道遊覽赤柱大街一帶。而早在4月中「清零」的美利樓,如今只剩底層一個舖位仍租作周末市集,不過今日也有不少遊客到訪。有人表示美利樓吸引之處在於市區罕有的清幽風景,亦有本地居民指現今美利樓因食肆倒閉,缺少供遊客閑坐的地方,於他們而言吸引力大減。

而位於赤柱大街、作為地標之一屹立70年的「黃屋」,在內經營酒吧的總經理就指,通關後生意額大跌四成,希望政府宣傳時不要忘記赤柱。

來自屯門的馬先生是首次來到赤柱,他認為美利樓本身景色怡人,尤其對出有卜公碼頭;但赤柱廣場一帶本身卻欠奉一些特色,即使本身是個「令人Chill」的地方。「啲嘢係靚嘅,但係就冇咩特色……我行咗一段路,但係就冇話見到啲咩特色,你唔同話之前長洲搶包山,有啲特色啲嘅餐廳。」

同行的吳小姐續透露,從下午2時左右來到,吃過午飯便去觀賞龍舟錦標賽;本身二人只是順道來赤柱,如非舉辦龍舟錦標賽等大型活動,確實不會來赤柱。

有市民再到訪美利樓 才知海事博物館已搬走

移居香港11年的潘先生就指,當初曾到訪仍為海事博物館的美利樓,他今午觀看龍舟比賽後,便携眷前來,打算遊覽一番,卻發現昔日的博物館已不復存在,潘太就表示有些少失望。不過,他們仍然覺得今日氣氛不錯。海事博物館2013年遷至現址中環8號碼頭。

至於一家六口來到的謝小姐就表示,疫情期間,每隔一個月就會特意從新界來赤柱,只為感受赤柱的一片寧靜和怡人的景色。她指,留意到疫情後赤柱少了外地遊客,但反而多了本地人,不過對店舖而言,生意卻少了。

內地客對美利樓認識少 讚景色優美

來自廣東的趙小姐與朋友前來看龍舟比賽,她們見有餘暇,便到訪就近的美利樓,她坦言自己是朋友帶路才認識美利樓,覺得這裏不論風景與氣氛也很好。得知美利樓食肆全結業後,她認為不覺得樓內有食肆與否會影響太大,指美利樓的景色足以吸引她。

來自深圳的蔡小姐則讚赤柱「水特別清」,指在市區很少看到這樣的景色。同行的陳先生則指美利樓建築比較舊,但認為美利樓景色優美。得知美利樓「清零」,他們就指並不影響他們來訪意欲,再有下次機會亦會再來。

「黃屋」餐廳酒吧:通關至今生意額已大減四成

於赤柱大街屹立70年的「黃屋」,現時由一間餐廳酒吧租用;總經理丘先生表示,打從通關至今,生意額已大減四成,當中以歐美顧客減少最多,另一邊廂卻多了日、韓甚至馬來西亞旅客。

丘經理續指,雖然仍有內地、本地客,但留意到他們消費意欲較低。「可能旅行團啦,我都知本身內地都有旅行團嚟香港,但佢哋一早有晒planning(計劃)去某一度食嘢,經過行過見到赤柱就會走,比較少消費。」

酒吧經理:非大時大節夜晚「冷清」

丘經理又提到,疫情之後,若非大時大節,赤柱人流已經很少,夜晚甚至可以「冷清」形容。「以前我平日做緊幾萬,依家我甚至做幾千都試過。」他指赤柱一直以來都依靠國際龍舟錦標賽等盛事帶動生活,但今年與上年同期比較生意失色不少,今年最高生意已要數到佛誕,「因為係平日中間(假日)。」

眼見鄰近的赤柱美利樓,從今年4月後只剩「周末市集」,丘經理就指,希望政府推動旅遊時,不忘宣傳赤柱,因為當區的確富有歷史價值,除了美利樓,也包括軍人墳場、懲教博物館等景點,「係赤柱一個風味嚟。」

至於作為三級歷史建築的「黃屋」,丘經理則指公司本身都有盡力保育,即使生意不景,股東仍然堅持經營。

即時繪畫檔:上個周末數到得幾個人行過

「好陰公,(關口)開放咗之後仲慘!」除了傳統酒吧,於大街上販售即時畫作的葉先生表示,疫情期間赤柱人山人海,如今已不復見。「今日算好㗎啦,上個星期(周末)數到得幾個人行過。」

葉先生又透露,通關後雖然都有遊客,但始料未及的是仍以本地客與東南亞遊客居多,因為即使遇過闊綽的內地客,但大部人仍會講價,「50蚊都仲要你減價,其實就好難做」,「低過50蚊我就唔做,都幾侮辱吓!你食個麥當勞包都要3、40蚊!畫張畫都要10分、8分鐘,仲要畫咁多年先有咁嘅事。」

他建議政府可以於遊客區如天星碼頭、星光大道等地,重新開放予街頭表演者,吸引更多旅客駐足,「唔係想佢發牌,但都唔好趕得咁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