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童真.三】Harry哥哥逆流而行 真實才有感染力

撰文:伍麗微
出版:更新:

2014年底,無綫以廣告收入差為由遣散兒童組,製作兒童節目的重任落在資訊文教科,由擅長做綜藝節目的陳旭亮操刀。2015年起,他推出全新的兒童節目《Thing Big天地》,找來新一代主持接棒,擺脫以往綜合式節目風格,走專題路線。節目播出後反應平平,收視介乎1至2點。
看似愈來愈萎縮的市場,在2016年新電視台的加入後似乎有點起色,Viu率先找來一眾外國籍香港人做主持,教大家風俗、文化和國際視野。節目亦作專題式區分,譬如星期一介紹動物、星期二玩辯論等,旨在讓小朋友多認識世界。奇妙電視則暫時未有自家製兒童節目,以播卡通片為主。
曾於1980年代製作過《快活谷》、《音樂小豆芽》、《故事小豆芽》的港台,去年接手亞視頻譜後,再次推出兒童節目《Harry哥哥好鄰居》,延續30年前與Harry哥哥的合作關係。
(此為【那些年的童真】系列之三)

《Harry哥哥好鄰居》是半外判節目,內容、細節主要由Harry哥哥的創作團隊策劃,港台提供錄影廠、梳化服等支援。監製羅志華指「這個節目涵蓋了很多兒童節目的基本元素,例如布偶、魔術、兒歌等,做布偶其實很花人力物力,要找人在幕後控制,又要花時間配音,現在很少電視台願意做。」曾在八九十年代唱到街知巷聞的兒歌,隨着無綫在2009年取消《兒歌金曲頒獎典禮》後逐漸消失,但Harry哥哥認為兒歌是兒童節目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特意在節目裏設計一個由布偶組成的臭襪樂隊,唱出由他填詞、作曲的歌曲。

《Harry哥哥好鄰居》監製羅志華指節目反應不俗,家長願意花半日時陪小朋友來錄影是十分難得的事。(吳鍾坤攝)

從兒童時段走向合家歡時段

以往兒童節目大多安排在下午4至5點播放,但港台卻「反傳統」地安排在晚上7點15分播放,羅志華解釋:「父母下班回到家最快也要7點,而小朋友往往要得到家長的許可才可以看電視。我們覺得家長陪同小朋友一起看兒童節目也很重要,Harry是個很入屋的角色,很多父母也是看着他的節目長大,親子之間可以有一個連繫。」

《Harry哥哥好鄰居》目前共兩季,第一季由去年12月播至今年5月,合共130集,每集15分鐘,現時播放的第二季預計有100集,並在第一季的前設下加入外景、現場觀眾等元素。在大台為減省資源而取消外景、現場觀眾的情況下,港台卻逆流而行,只因Harry哥哥認為這些元素能感染小朋友,「電視是一個很有感染力的媒體,我們在網上看任何東西都好,都不會有一個這麼大的廠景讓小朋友之間有所互動。」為了招募現場觀眾,工作人員在第二季節目錄影前於facebook專頁上載報名表,歡迎家長帶小朋友來參加。當時專頁只有2,000人關注,Harry哥哥一度擔心反應不如預期,豈料不過三天時間,節目組已收到過千份申請表。羅志華知道後也很意外,「找現場觀眾並不容易,你想想我們只在周末錄影,每節錄影時間是四小時,一個家庭願意花半天時間來錄影,可見節目也有吸引力。」

《Harry哥哥好鄰居》目前共兩季,第一季由去年12月播至今年5月,合共130集,每集15分鐘。(吳鍾坤攝)

每星期其中一天,Harry哥哥會帶小朋友出去拜訪藝術家,一起做陶瓷、木櫈等,一方面探討藝術家的創作歷程,一方面透過藝術來說明創作的重要性。「我們上次拜訪了一個攝影師,看他如何影相、曬相,講出為何現在還有人曬相,因為看着一張張照片曬出來時會有很大成就感,這就是藝術創作的一個過程。」

大人常常透過自己的認知,認為要給予小朋友某些東西,其實小朋友最需要的是新的感覺。
Harry哥哥
Harry哥哥自小看著父親加明叔叔(右)的節目長大,受父親感染甚深。(港台提供)

小朋友需要新的感覺

Harry哥哥的父親加明叔叔是香港第一代兒童節目主持人,他從小便看着父親的節目長大,坦言父親與小朋友相處時真誠的態度直到現在依然影響着他。「我跟他一樣,都不是為了錢而做節目,而是覺得應該要做便去做。」葉潔馨當年亦是在他身上看見了熱誠,才二話不說找他主持兒童節目,因為「一個人有沒有愛心、有沒有誠意做節目,一看就知道。」

「我也是一位父親,我常想我希望我兒子看到一個什麼樣的節目,我應該怎樣在電視上呈現這些畫面。」現今生活條件好,很多東西手到拿來,小朋友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對生活難免少了點想像力,「我們之前一起做雪糕,加些冰,撒點鹽,然後拋拋拋,做出一杯雪糕。小朋友需要嘗試、跌倒、做不同的事,但大人常常透過自己的認知,認為要給予小朋友某些東西,其實小朋友最需要的是新的感覺。」節目組有時會請人上來燒波子、教手語、跳舞,更邀請在場家長和小朋友一起參與;有時又會扮李小龍和曾灶財等,以生動方式介紹香港歷史、文化;偶爾又會走到鄉郊尋找種植雞屎藤的農戶,帶大家認識本地植物。

一起看電視總比各自看手機好

「我不是要教他們什麼,而是想感染他們。」因而在設計節目時,他沒有想着要教育或灌輸小朋友知識,反而以1976年聯合國發表的「生命價值教育計劃」(Living Values Education Program)為藍本,透過節目呈現愛、快樂、誠實、謙遜、寬容、自由等13個價值觀。聯合國這份教育指引當年是針對underprivileged的國家而設計的,距今已有41年,「小朋友最可愛之處在於真摯,他們所需要的一些values其實從沒變過。」

在他看來,今時今日做兒童節目與30年前最大的分別在於表達形式,着重小朋友的即時反應。「以烹飪為例,很多人都拍過,但依然有很多人喜歡看,所以我們拍烹飪,角度不是放在如何煮菜上,而是看小朋友的反應,他們未必是小廚神,但他們願意嘗試,縱然未必煮得好,但我們透過這個環節可以看見他們的努力。」Harry哥哥說真實的東西總是很有感染力,這也解釋了為何錄影時大家都很投入,每次他出場時氣氛都很熾熱,小朋友被問到父母跌落水會救誰,會答「兩個都不救」,問及爸爸壞習慣時也會如實回答,真實而不造作。

「我不敢說兒童節目是小朋友一個很重要的娛樂,但肯定是一種選擇,我不知道是否值得繼續做,也沒想過供求問題,但既然有一個電視台,我喜歡做,又有機會做的話,那便做吧。我始終覺得,它能夠帶給一個家庭一些東西,一家大細一起看15分鐘電視,總比一家人在吃飯時各自看手機來得好。」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10月30日星期一出版的第84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