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的父親2】流產胎兒爸爸情緒零支援 哀傷輔導哪裡找?

撰文:李慧筠
出版:更新:

Ben找上了禮盒公司訂可降解的棺盒給死去的胎兒一一,他跟店員說一一的故事,說想要一個11乘11乘23厘米的盒子,厚厚的像鞋盒。那人呆了,立即去辦。之後他把這公司電話交託給天主教香港教區的副主教,想讓未來的父母可以訂到不常見的小棺盒。
安葬好一一後,他們走下山,天始下起毛毛雨,一對父母帶著一個三歲小朋友來拜哥哥。似乎已經安頓好一切,但這還是個開始。Lauder 那時身體虛弱,走幾步路都會喘,只能躲在家中靜養;Ben 自動自覺扛起天地間所有的壓力——善意但錯誤的安慰,還有不被重視的哀傷。
攝影:鄭子峰
(此為流產父母專題報導之二)

Ben初為人父的第一件事,是領遺體。第二件事,是尋墓地。流產父母Lauder 和Ben 的故事詳看:

訪問時,Ben說得比較多。Lauder像受到他鼓勵般,逐漸願意回憶流產時的感受。
有人覺得你沒換過片、餵過奶,你就不算父母。
24周以下流產胎父親 Ben

所謂安慰:「你會有下一個BB」、「那這一個呢?」

上文提到,Ben的妻子Lauder 兩個月前流產,Ben去申取女兒一一遺體時,才知道女兒被醫管局視為醫療廢物,有機會被送堆填區處理;之後更發現全港除柴灣天主教歌連臣各天使花園外,這些流產胎無地可葬。他們花近一個半月與醫管局、教區、墳場處理文件來回,有一段時間,Ben靠吃來減壓,「食完飯之後仲會肚餓,我好驚,控制不到自己。」Lauder看在眼內,「他說怕生女是因為他想過很多,如何陪小朋友長大,照顧他。這不只是母親的事。」

出院才是戰場,他護著太太一個人去擋,親朋戚友見到第一句就會說:「你仲後生,會有下個,繼續努力……」、「那這一個呢?這個不是生命嗎?下次努力即是我今次不夠努力?仲後生那如果我不後生?你會不會跟失去家人的人說,會有下一個?又或者有人覺得你沒換過片、餵過奶,你就不算父母。跟BB相處時間那麼短,很快沒事。他們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以為這叫安慰。」

這些話Ben聽得更多,他說:「我不會怪。我只會不太理,也儘量讓老婆不需去見人。」Lauder在旁邊嘆氣:「我想他保護得我太好了。」

「每個生命都是獨特的,不是嗎?」他們問。

哀傷輔導對爸爸支援不足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博士後研究員劉喜寶博士形容,流產父母經歷的是Ambiguous loss(模糊性失落)。在流產父母心中,胎兒仍在,親友如果輕視他們萬般期待但不幸離開的子女,無疑是一種二次傷害。

公營醫院各婦產科部門均設有哀傷輔導小組,照顧胎兒不幸流產或夭折的父母。不過在兩人經驗之中,醫院的流產後哀傷輔導以輔導母親為主,父親只是陪伴的角色。

「爸爸的情緒支援基本上是零。世界好像預設了男人要照顧好多人,亦不容許你有倒下來的一刻。新舖頭生意不算好,家裡又出事。舖頭和錢、老婆家人,放在你面前你選什麼?我選老婆,當目標清晰就沒阻礙。是,會壓抑、會不開心,那又怎樣?你只能硬著頭皮咬緊牙關。」他說:「我希望可以家庭為單位去輔導,這是一件一起去過度的事,父母情緒會互相影響。但至少言語上不要再以醫療廢物去稱呼BB,就幫了很大忙。」

對流產胎兒父母而言,下葬是一份尊重,亦讓生者釋懷。

過來人自發組織 讓流產夫婦不孤單

醫院給兩人派發了一本小冊子,裡頭寫了一些化名的流產夫婦故事。Ben 讀過之後,發覺孤單感慢慢緩和。「我開始想,既然改變不到,不如拍片、做訪問,改變其他人下次的流產經歷。」逐漸,坊間也有不少流產爸媽群組如「Stillbirth 媽媽一起走」,希望可以透過組織過來人,互相肯定經歷和結伴走復元的路。

父親的哀傷隨孩子下葬埋在泥土中,隱隱發痛。

跟第二個小孩說姐姐的故事

Lauder經歷生產的痛是真實的。「像任何一個親人,他離開了你的生命,和你一起存在過的那段時間,雖然短暫,但很真實。可能我會哭得較少,但那感覺永遠不會消失。」她慢慢嘗試把事情說出來,是因為大部分人不想講。流產仍然是一個禁忌題目。「有人覺得流產是很私人、失敗的經驗。但始終要有人出聲。」

像去年和天主教香港教區共同爭取修改規例,讓24周以下胎兒安葬在天使花園的流產父母Angela和Kevin。「不是他們,我們不能安葬一一。沒人講就沒人知。」Ben想繼續講,講到政府和社會明白流產父母的需要,講到流產不再是一個禁忌,講到流產父母得到應有關心和對待。

「你發覺你自己沒那麼怕去講,也是一種鼓勵。」Lauder說。Ben說:「每整理一次,好像接受得多一點。」所以將來如果有第二個孩子,兩人已想好要跟她說姐姐的故事,跟她一起到花墟買小花盆,走上山頂來看安葬一一的樹。那麼小的軀體,沒入泥土成了養分,長出的是這塊抑或那塊葉?是這枝椏抑或那枝椏?一一的故事還沒完結。

在澳洲,夫婦Harriet和Steven有相同的經歷,但醫護悉心照顧,令他們覺得流產路上有人伴著,路會比較易走。當中有什麼值得香港參考?詳看下集。

相關組織:

「小產媽媽一起走」(13週以下流產)

「Stillbirth 媽媽一起走」(13週以上流產)

小bb安息關注組

流產支援平台  一時媽媽 OAMA

哀傷輔導服務:

善寧會

心繫心生命教育基金

一一雖離去,卻留下更多在人間:成為一棵樹的養分,推動一項法例修改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