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嘥鬼最愛】丹麥5年內減少4分1剩食 皆因丹麥人廚藝佳?

撰文:陳穎然
出版:更新:

短短五年間,丹麥全國剩食數量便減少4分1,令人嘖嘖稱奇。剩食研究者撰文分析原因,認為丹麥政府和民間都積極推動減廢,甚至連超市都為了減少剩食,而不提供折扣!還有部分原因居然是因為丹麥人擅長烹調,背後原因何在?

減廢不只是減廢,而是對食物、農夫、動物、勞動者、資源的尊重。
Stop Wasting Food創辦人Selina Juul

視減廢為時尚 王妃也支持

在2010年至2015年,丹麥的剩食數量下降25%,相當於價值44億丹麥克朗(約49億港元),使丹麥成為歐盟國家減廢的先行者。Jonathan Bloom研究剩食議題近10年,撰文指丹麥人的生活習慣和文化趨勢,促成減廢的成功。

丹麥王妃瑪莉在WeFood開幕當日親身到場支持。(Wefood Facebook)

在丹麥,環保及可持續性越來越受到重視,丹麥人甚至視之為時尚的生活方式。剩食便是其中一個議題。慈善機構WeFood只出售其他超市因賣相不佳等原因所棄置的食物,丹麥王妃瑪莉(Marie Cavallier)亦有出席其開幕禮。丹麥更是施行最多減少剩食措施的歐洲國家。

除了政府推動,民間和商界亦投入這場減廢運動:小商店設有「減少剩食區」,將快近過期的食品減價出售;大型超市亦不再提供大量購買的折扣優惠,引誘顧客過度購買。這些因素都鼓勵丹麥人減少剩食。

Dahl表示,大部分丹麥人亦懂煮食,從而學會掌握分量,有助減廢。(Wikimedia Commons:woodley wonderworks)

烹飪令人更懂善用剩食

除了不同界別的配合之外,丹麥本身人人皆下廚的飲食文化對減廢亦有幫助。根據美國農業部2010年整理的數據,美國人在食物的消費佔整體6.4%,而丹麥人則為11.1%,約為美國人的兩倍。Copenhagen House of Food為哥本哈根市設立的獨立機構,目的為提高公營機構的餐飲質素,傳訊經理Rikke Bruntse Dahl認為丹麥的食物昂貴,使年輕的學生更關注食物的價錢。而包裝食品價格高,亦是促使丹麥人精於廚藝的原因之一。「不論成長環境,大部分丹麥人都具備基本烹飪技巧,並且懂得烤麵包。煮食令人更容易善用剩食及掌握正確分量,並且利用雪櫃內的食物發揮創意。」

「我們自幼被教育善用資源、不浪費,就像從前的家庭主婦一樣。」Dahl認為這樣的思考模式,與實用而簡潔的丹麥設計其實同出一源:「我們從未真正進入『即棄文化』,包括在飲食方面。」

Selina Juul(右)致力推動減少剩食,希望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Wikimedia Commons:Finn Årup Nielsen)

減廢機構創辦人:減廢是對食物的尊重

丹麥人重視環保的社會風氣,以及在家煮食的生活習慣,因而成功減少剩食,但丹麥環保局副局長Claus Torp指非牟利機構Stop Wasting Food的創辦人Selina Juul亦居功不少。自2008年起,該機構致力推動減少剩食,例如鼓勵人們分享食物予無家者、以「Goodie Bags」取代俗稱「Doggie bags」的外賣袋,強調外帶並非失禮行為,鼓勵大家從餐廳帶走剩食等。

Juul認為丹麥成功推動減少剩食,其中一個原因是丹麥對自家生產的食物感自豪:「減廢不只是減廢,而是對食物、農夫、動物、勞動者、資源的尊重。」話雖如此,她相信不同國家都能夠減廢:「在丹麥能夠做到的事,在全世界也有可能。」

每逢大時大節,豐盛的餐宴之後,往往剩餘大量食物。(資料圖片:鍾偉德攝)

香港每日棄置逾3,000公噸廚餘

近年,香港人亦開始關注剩食問題。不過,根據環境局的報告,在2012年,本港每日棄置於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之中,廚餘佔最大部份(36%),約3,337公噸,當中約809公噸來自食肆、加工業、酒店等。新年時份,大時大節浪費食物的問題更是嚴重,不少環保團體鼓勵源頭減廢,同時於過年後回收過年食品,鼓勵人們將食品轉贈有需要人士:

(聖雅各福群會眾膳坊網頁)

聖雅各福群會、眾膳坊食物銀行-農曆新年食物募捐行動2017

活動日期:2017年1月16日至2月28日

回收食品:賀年禮盒、米糧、麵類、罐頭食品、麥片、餅乾及耐存食品(食物包裝完好及食用日期不少於八星期;請勿捐贈玻璃及易碎器皿盛載之食物)

活動詳情請按此

(食德好網頁)

食德好-新春惜食獻關懷2017

活動日期:2017年2月6日至2月28日

回收食品:包裝或乾貨類賀年食物、禮盒等糧油類生活食品或現金禮券(必須包裝完好、尚未開封;食用期必須為4月30日之後)

活動詳情請按此

或瀏覽地球之友「救食平台」網站(請按此),查閱各區合適的慈善機構。

資料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Fast Co.Ex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