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文樓重建|居港25年尼婦留守拒移英 力保2,500名少數族裔家園

撰文:莫家文
出版:更新:

巿建局歷時4年的「油旺地區規劃研究」,去年9月完成向立法會呈交報告,建議為油旺區迎來「大變天」,當中8幢樓齡逾50年的佐敦文華新村獲建議重建發展成高端甲級寫字樓、零售商業、酒店、文化藝術及住宅等混合用途。1997年便來港定居的尼泊爾裔社區協調員Judy,在上址居住超過10年,負責接收及支援少數族裔個案提供支援。2019年自反修例事件後,本港掀起移民潮,Judy家人持BNO護照陸續赴英定居,唯獨她仍然留守原地,她稱捨不得港人與少數族裔融洽的社群生活,更擔心區內逾2,500名少數族裔居民一旦被逼遷便無容身之所,「與錢無關,這是我們的家。」

八文樓社區多種族相處融洽 南亞商店湧現

文華新村屬於佐敦渡船角內8幢大廈,全部名字以「文」字開頭,外界早已慣常喚作八文樓,建築群自成一角,大廈地舖曾租予大量食肆,成為區內知名食街,至前年新冠疫情爆發至第五波來襲的2年間,大量餐廳結業,區內民生店舖陸續回歸,特別的是近年新租戶均是南亞人開設的便利店、菜檔或大型生活超巿,現場所見,整個建築群內的居民,光顧的商店無分國籍種族,本地居民會到南亞商店買蔬果或飲品,少數族裔居民又會光顧本地人經營的洗衣店或髮廊,猶如一個社會文化大熔爐,與其他地區各族裔居民偏好到同鄉開設的店舖消費,同族之間圍爐取暖,這裏顯得截然不同。

「 I always have my hair cut here. The old man works for more than ten years.(我經常光顧這間髮廊恤髮,這個伯伯已開設十多年。)」在八文樓一帶居住超過10年的尼泊爾裔婦女Judy指着一間本地髮廊說道。眼前的Judy身穿連身裙及波鞋,手持環保袋,除了外貌輪廓外,身上不帶有任何少數族裔氣息,她笑言是靠八文樓港人街坊鄰里耳濡目染下混成現在的模樣,「去(文昌街)公園做運動,佢哋成日叫我減肥!」她以半鹹不淡的廣東話開玩笑。

家人持BNO赴英定居

97年便來港定居的Judy,在八文樓租住了一段長時間,中間一度搬離至鄰近港鐵站的廟街居住,但她很快發現廟街「very crowd and loud(擁擠及嘈吵)」,治安亦告一般,於是2013年又搬回八文樓居住至今,前前後後合共10多年。Judy稱家人持BNO護照,已陸續赴英定居,唯獨她留下香港一個人生活,2019年反修例運動後,本港掀起移民潮,家人積極規勸她到英國團聚,但她始終留守本港,稱早已習慣走到八文樓街上與街坊鄰里打招呼,愛上這裏環境恬靜,本地與非華裔居民相處生活沒有隔膜。「It is like Lan Kwai Fong, but those for rich people, here for residents.(這個社區像極蘭桂坊,但那裏為富人而設,這裏全都是基層居民)」。

+3

親手打造共融社區 視香港為第二家鄉

由於她與本地居民相熟,很多少數族裔人士面對不同難題便向她請教,於是她早年便先後獲天主教團體、非政府組織獲聘為社區協調員(community coordinator),為少數族裔人士提供不同類型的支援,有時是南亞裔租客租房時遭房東大幅上調租金刁難,由她出面斡旋解決,又或有南亞婦女遭受丈夫暴力對待,她教導當事人如何出外求援,她甚至在疫情期間主動聯絡尼泊爾富商或本地公司出錢買入防疫物資,由她招募南亞居民組成義工團隊,向有需要人士派發,打造一個華裔與非華裔和平共處的社區。

油旺變天 寧靜社區或變甲級寫字樓

然而,八文樓社區安寧將被打破,巿建局於2017年5月推行油旺地區規劃研究,至去年9年完成並向立法會提交報告,報告提出更新油麻地及旺角舊區的方案,範圍為北起界限街、南至佐敦道、東起染布房街、西至深旺道、渡船街,共佔地212頃,涉及3,350幢大廈,當中65%大廈的樓齡達50年或上,當中位於渡船街的八文樓便被建議發展成高端甲級寫字樓、零售商業、酒店、文化藝術及住宅等混合用途,Judy稱近日地舖商戶獲發相關通告,才經本地街坊告知真相,視香港為第二家鄉的她當刻感到震驚。「It is very sad. It's not about the money, it's my home.(我感到傷心,這與錢無關,這裏是我的家。)」

據她統計,單是八文樓便有超過2,500名非華裔居民聚居於此,當中包括尼泊爾、印尼、非裔、菲律賓、泰國,或少部分白人,其中大約1,500人持香港身份證。她擔心政府部門一旦落實拆遷重建,又沒有任何短中長期支援,非華裔居民最終流落街頭,形成其他社會治安問題,最終只會令政府尷尬,希望政府審慎而行。

小商戶憂重建摧毁少數族裔社區

尼泊爾籍店主卡隆,其母親多年前原是Judy的支援個案事主之一,其後他透過母親接觸八文樓,慢慢發現這個社區的特別之處,大約4年多前租入一個百多呎的舖位經營便利店「24shop」,主要售賣尼泊爾土產食物、香煙、電話卡及飲料,夫婦輪流看店自力更生,他稱自身英文語言能力有限,又不懂說廣東話,在八文樓經營反而有足夠客流支撐生意。他稱留意到政府有意重建上址,他擔心負擔不起重建後的商舖租金,連帶聚居上址的少數族裔居民亦告消失,全盤生意變相「清零」,但他知道少數族裔難在本港社區表達個人意願,「We can't say no」,只能默默接受政府一切安排。

孟加拉籍人士Manik兩年前在上址經營雜貨店「Jordan Mart(HK)Limited」,指店舖收入足夠養活一家四口,亦有聘請南亞人在店內幫忙。他稱從其他街坊口中獲悉這裏即將重建,但不清楚計劃詳情及細節,擔心一旦重建,八文樓十多年來建立的少數族裔網絡將會毁於一旦,雜貨店亦無法負擔新租金,表明若政府部門沒有交代重建計劃如何讓租戶有充足時間準備,絕不會主動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