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NI|美洲電台女主持宣揚非洲文化:傾聽難民流離失所與掙扎

撰文:呂諾君
出版:更新:

「你未必認識書中的人,甚至那些可能只是虛構人物,但你總能在當中找到與你相似的人和事,讓你知道你並不孤單。」非洲文學在香港不是主流,但文學源於生活,就算膚色不同,世界各地的作品中,人生的悲歡離合總有相似。

來自加拿大的美洲裔女子Daniela,數年前在香港創立非洲文學讀書會,亦參考了近年盛行的Podcast平台,以網上聲音節目形式向公眾推介不同作品。Daniela希望,讓香港聽眾加深了解非洲文學,同時大家可以投入並設身處地,對在港難民的處境、遭遇增添一份同理心。

「你未必認識書中的人,甚至那些可能只是虛構人物,但你總能在當中找到與你相似的人和事,讓你知道你並不孤單。」Daniela說。(呂諾君攝)

借Podcast節目興起 與電台合作錄製節目論非洲文化

現時在香港生活的Daniela,雖然有着黝黑膚色,卻與非洲全無關係;她在加拿大長大,父親是加勒比人,屬於美洲裔血統,也有着深啡色肌膚。Daniela指,自小熱愛閱讀,年少時已接觸到一些非洲文學作品,但也是到了近年成立非洲文學讀書會,才如此專注在此方面,她希望提供空間,讓在港的非洲人、其他的社會大眾一起討論文學作品,「對於可以重點介紹非洲作家,或者說是散落在世界各地的非洲作家,我感到很高興。」

見到近年有聲書、Podcast節目等有助加強閱讀,Daniela決定和一向有自家廣播電台的香港逸東酒店(Eaton HK)合作,直播和用聲音導航。為了吸引聽眾,她會在節目加入相應的音樂元素,「音樂是一種共同語言,我會試着找能夠對應書本的音樂,例如70年代的書籍,我會挑選70年代的音樂。」Daniela又會找出作品中,一些世界通用的共同主題,「流離失所的苦況、人與人之間的連繫、移民、身份問題……我認為這些是每個人都能領會的。」

Daniela希望提供空間,讓在港的非洲人、其他的社會大眾一起討論文學作品。(呂諾君攝)

計劃衝出亞洲 讓各地難民透過文學建立社群

「雖然節目內容主要是關於非洲文學,但我希望所有人都能了解、並且感受到內容和自己有關。」Daniela指,至今已錄製超過30節內容,每次有約20至70人收聽,人數不算多,但也會收到聽眾的正面反應;而除了會將內容放上不同網上平台,她也計劃衝出亞洲,將節目介紹給一些加拿大電台。Daniela認為,節目和讀書會某程度上可讓在港生活、來自世界各地的難民以文學連結起來,讓他們建立社群,在節目以外也能感覺自己是香港的一分子;同時讓本地人更有同理心,「提供機會讓大眾了解各種文化和歷史、傾聽不同人的掙扎,你會發現其實大家有很多相似之處。」

(左)James Acey和Daniela (右)。(呂諾君攝)

本地酒店曾聘用難⺠辦時裝展 傾聽難民背後故事

Daniela 建議兩本「入門級」的非洲文學書藉,其中一本名為《The Dragons, the Giant, the Women: A Memoir》,是講述作者逃離利比亞內戰、在美國如何適應和建立生活的回憶錄;另一本則是名為《Collective Amnesia》的詩集,「世界各地對難民都有負面形象,我認為要做的是,讓大家意識到其實他們每人都有家庭、愛人,被逼離開國家是為了有好的生活……過程中他們有很多犧牲,但這一點常被大家忘記。」

香港逸東酒店文化總監James Acey指,酒店與傳統酒店不同,一直有不同的文化工作、藝術活動,亦有協助不同難⺠團體、讓香港人了解難⺠的背後故事,例如是前年11月曾與獨立多元模特兒公司 Harmony HK合辦起用21個少數族裔和大碼模特兒的時裝展、收容了兩名逃離家庭暴力而來港尋求庇護的年輕中東女性、聘用了6名成功尋求庇護的難⺠等等。James笑稱,自己是非裔美國人,對於非洲難民議題可能有所偏坦,但認為非洲文學可以作為橋樑,讓大家「rebrand blackness」重新認識非洲⽂化。

世界各地對難民都有負面形象,我認為要做的是,讓大家意識到其實他們每人都有家庭、愛人,被逼離開國家是為了有好的生活……過程中他們有很多犧牲,但這一點常被大家忘記。
Danie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