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頭車起家45年上水學榮書店10月告別 老闆嘆:撐到尾都係要結業

撰文:譚皚璧 鄧康翹
出版:更新:

互聯網與智能手機改寫人類生活習慣,亦令屹立上水區、為莘莘學子服務了45年的「學榮書店」,宣布將於10月走進歷史。從小在旺角書店街打拼的老闆易榮,由擺地攤、木頭車起家,做到搬入樓上舖,再從九龍轉戰新界區學生市場,見證了香港教科書由幾毫子一本至現時動輒數百元、甚至由實體至無形電子書的重大轉變。

易榮慨嘆書店行業被互聯網影響深遠,令他不由得選擇結束大半生心血,目仍有數千本二手課本、漫畫和小說,盡量以「大平賣」清貨。他感慨地說:「呢行一路走緊下坡,一路下坡、下坡,只係睇吓個盡頭去到邊,做書呢行話要拿住本書,真係夕陽行業,真係冇得翻身!我哋仲愛錫呢行都係撐落去,但係撐到尾都係要結業......」

+2

「學榮書店」位於上水新成路113號一幢唐樓的閣樓,大廈地下外牆貼着「光榮結業」、「一律清貨大平賣」,沿樓梯拾級而上,看見梯間的「學榮書店」招牌早已褪色。走進店內,每個角落都擺放着一排排書櫃,若置身兩排書櫃之間,恍如走入時光隧道,隨手拿起一本書,可能是80、90年代的教科書、舊學制試題;成名於60、70年代的言情小說作家瓊瑤作品;本地著名漫畫家馬榮成的作品;又有經典日本漫畫《男兒當入樽》、《龍珠》、《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等,大量童年回憶瞬間湧入眼簾。

「呢啲書都好新淨的,如果揼咗就好嘥囉!」現年68歲的「學榮書店」老闆易榮從書櫃取出一本本教科書存貨,慨嘆時不與我,再搬出一本重甸甸如磚頭的字典,笑說:「𠵱家啲人要查字都會用字典,不過唔係攞住本實體書嚟查,而係喺網上查......」現今人人都在網上向「Google」求救的年代,連電子辭典機都變成電子垃圾,易榮已想像到其手上的「啞老師」,終有一天會被埋於堆填區。

傳承父業在書店街打滾 從地攤、推木頭車做到樓上舖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易榮的父親在旺角奶路臣街和廟街擺地攤賣二手教科書、後來改為推着木頭車賣書。當年只有6、7歲的易榮與胞姐便跟隨父親在被稱為「書店街」的奶路臣街打滾,因而被街童取花名為「書爺」。他形容,香港的第一代教科書店及二手書店老闆,大多是在書店街打拼起家,那裏稱得上是舊式書店的「木人巷」。

他憶述:「嗰時好早我就去幫手,暑假老豆就喺奶路臣街賣書,到夜晚喺廟街幫佢預早佔位賣書。」《尺牘》、《珠算》及《國語》這三本課本,是當年所有香港學生的指定教科書,「嗰時執嚟執去都係呢幾本,唔會好似𠵱家啲教科書咁亂,當年賣幾毫子、個幾銀錢一本,𠵱家教科書賣到二百幾、甚至幾百蚊一本,真係好貴!」

雖然在街頭賣書的日子艱辛,但當年二手書市場需求極大。易榮於20餘歲時結婚,並自立門戶與妻子在書店街推木頭車開檔賣書,但因年代轉變,當年政府改為採取趕絕小販政策,流動書檔被迫經常「走鬼」。他於是在西洋菜南街租了一個百多方呎的唐樓尾房入舖,經營第一代樓上書屋。

由旺角轉戰北區45年 「學榮」以服務學生為榮

昔日沒有互聯網,不像現時在網上平台發貼文般容易作出號召,要徵收舊書則要「諗諗計」,有「書爺」之稱的易榮當然有計,他憶述:「當年我自己首創去新界啲屋邨『洗樓』,嗰時啲屋邨保安未咁嚴格,同啲暑期工一齊上樓,逐家逐戶問有冇舊書可以回收。」他指當時曾到沙田、大埔、屯門、元朗的屋邨收書,「趁放暑假就去收,收完就夠賣成個暑假」。

易榮坦言,因為秉承父訓做人要老實、有良心和勤力,所以他一直以來都是正經做生意,從不在街頭搶客(俗稱「撈魚」),主要靠熟客光顧。反而他在書店街見證過很多因搶客而引起的紛爭;後來書店街更出現客貨車檔來分一杯羹,高峰期有多達數十輛客貨車擺檔,愈做愈混亂。

書店街的轉變,令兩夫婦決心轉戰新界市場,在上水龍豐花園商場開舖,以售賣二手課本為主,取名「學榮」,易太說:「其實嗰時好簡單㗎咋,嗰時諗住我先生個名叫易榮,攞個榮字,我再心諗,為學生而服務喎,就叫『學榮』,就係咁簡單店㗎咋!」

+4

90年代二手書全盛期 做一個暑假夠交一年租

「由90年代至2000年,就係賣書的高峰期,舉例一本《金田一》一出新期數,你坐火車就睇到㗎喇,坐公共車,個個都拿住本書睇,唔同𠵱家個個都拿住手機睇,嗰時做舊書真係好好做!」回憶起賣二手書的全盛時期,易榮即時眉開眼笑,滔滔不絕。

他形容,當年舊學制比較簡單,以中學來說分開三個階段,包括中一至中三的初中階段;中四至中五會考放榜;最後是中六、中七高級程度會考,每個階段都是一層又層地來買書賣書。首先每逢暑假,學生和家長帶新書單來買書,同時會帶來一批舊課本作回收,他說:「佢哋會帶一份舊書嚟,阿媽又搵架買餸車車啲書嚟畀我哋,然後就攞張書單嚟,執份書走。」

易榮續指,暑假過後,學校會要求準備會考的學生購買歷年舊試題(past paper)來狂做練習,而準備高考的學生則要寫閱讀報告,他們又要購買指定讀本,如錢鋼的著作《唐山大地震》等。

他又透露,過往暑假都是賣書旺季,以當年舖租約6萬元計,「做一個暑假生意,就夠交一年舖租」,平日即使生意較淡,仍足夠維持其他開支。易太更憶起當年在暑假熬至體力不支,一度頭暈暈要到醫院求診,她笑說:「嗰時醫生話我血壓低要多啲休息,叫我唔好做嘢,但我話唔得呀,請醫生幫我打支針後,繼續返舖頭開工。」

「書中自有黃金屋」,易榮有深深體會,賣二手書給他賺來人生第一桶金,更由一間書店開至高峰期多達五間,業務不止限於教科書,還有出售及出租小說、漫畫,更與友人合資在澳門也經營漫畫店。

兼做租小說、漫畫 最難忘書迷撲書

80、90年代是漫畫店的黃金時間,當時每本2至3元,最多租借一星期。易榮與太太憶述風光時,高峰時期在90年代開了四間分店,店內的二手書種類亦變得愈來愈多,更一度將書店化身成租書店,出租漫畫和小說,不少人都喜歡到店內「打書釘」:「尤其是係漫畫,如果套漫畫係好出名,一出嗰本書已經會喺漫畫舖排晒隊。」

易榮回憶,當時熱門漫畫眾多,包括有《金田一》、《消防員的故事》以及《男兒當入樽》,一眾書迷更為「撲書」不時會出現「爭崩頭」的場面:「佢哋會叫住個伙記,叫佢「一定要留畀我呀!」,(漫畫)最高峰都係留兩套,因為成本好大,一本漫畫要三四十蚊,租都係兩蚊至三蚊度,要租成十幾次先返到本。」

經營四十五載,學榮書店陪伴不少學生渡過求學時期。易榮說,多年來,十分重視店舖聲譽,傳承父親教誨:「喺賣書嗰到都有好多手法,咁我哋係均均真真、老老實實咁做,唔係話對學生幫助好大,做咗呢幾十年都叫做問心無愧。」

即使在新年期間舖頭同樣是全年無休,初一亦不例外,他解釋,因新年屬書業「旺季」:「初一初二都開工,休一日。點解初一都會開呢?,因為喺租書初一嗰陣時啲細路仔最多錢,佢哋冇咩娛樂,嗰時冇咩節目又冇手機冇盛會嚟租書睇、一有利是錢就會嚟租書睇。」

教科書不斷改版 舊版淪為廢紙

多年來學榮書店出售中小學各科教科書,為不少人求學時期的必讀課本,易榮坦言,教科書不斷改版對店舖出售課本亦有一定影響。他指,售賣教科書和預科參考書,需要大量存貨,可是現時教科書不斷改版,存貨反演變成風險:「曾經有段時間,我們需要畀錢人將賣唔出去的舊版書扔掉。」

他又指出,近年出版商面對各種困難,某程度上亦對店舖出售教科書有所影響:「好亂,𠵱家係連我哋配書畀學生都覺得好亂,事關(出版社)真係百花齊放,出版社都有出版社嘅難做,佢哋要打入個市場都辛苦。」

實體教科書變得相當昂貴。但他表示理解,因書店經歷同樣問題:「唔貴又唔得呀,因為出版界又係好似我哋咁,有十個月係淡季,做個兩個月係全部蝕返晒入去,另外出版社又有作者費、印刷費又好犀利,一本書𠵱家都去到三四百蚊,以前一本新書都係十零蚊。」

互聯網普及 嘆手機上網乜都有得睇

但在網絡資訊唾手可得、電子書普及的世代,要守著書局絕非輕易。易榮不禁感嘆,走進千禧年代後,互聯網普及,難以繼續以舊時的方式經營,由全盛時期四間分店,最後縮減至剩下上水店面,書籍種類,昔日以教科書為主的市場亦逐漸被消閒書籍攻佔:「但如果係話搵資料性嘅嘢,𠵱家發展到好多人都唔會再喺書搵,會喺手機搵,小說、漫畫乜都有得睇啦!」

問及他對於實體書式微會否感到可惜。他坦言,多年來,從懂事起生活上就完全離不開書,實在是「對書對到厭」:「好老實講,我覺得書同你揸住部手機睇係好唔同,有個感覺,尤其是係睇漫畫,上網睇漫畫係睇個故事,但係你睇書係睇個手工、畫工,好緊要!啲細節位要喺書先睇到。」

他慨嘆,書店是一門生意,卻不是賺大錢的生意,對45年的心血快將結束感到可惜,嘆不由得他選擇:「呢行一路走緊下坡,一路下坡下坡,只係睇下個盡頭去到邊,做書呢行話要拿住本書真係夕陽行業,冇得翻身,我哋仲愛錫呢行都係撐落去,但係撐到尾都係要結業。」

熟客嘆老舖消失始懂珍惜

內地四年級生童同學喜歡看漫畫,試過在書局買到絕版精裝書。他指,現時借書和網上買書太方便,令書店經營更困難。童慨嘆大一時港大附近仍有漫畫店,如今到四年級就連二手書店亦結業。

結業消息一出,除附近的街坊外,亦有老顧客從遠道而來到訪,令他感到窩心,更多的卻是不捨,皆因學榮書店已紥根在上水二十載,早已成為社區的一份子。

內地四年級生童同學喜歡看漫畫,試過在書局買到絕版精裝書。他指,現時借書和網上買書太方便,令書店經營更困難。童慨嘆大一時港大附近仍有漫畫店,如今到四年級就連二手書店亦結業。

熟客郭小姐則表示已光顧書店十多年:「都好多年前啦,阿囡都嚟呢度買書」

熟客郭小姐則表示已光顧書店十多年:「都好多年前啦,阿囡都嚟呢度買書」,她形容在這裏擁有很多美好的回憶。她指學榮教科書及補充練習種類廣泛,很多課題都可找到不同類別書本。對於學榮結業,她都感到十分可惜,亦認為要購買實體書,除了學榮都很難找到替代。

隱形香港・專頁|尋找新聞背後 你應該看到、郤看不到的

「01心意」與過百慈善團體攜手籌款,讓社區變更美好。立即援助基層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