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榮書局結業.專訪|第二代掌舵:遲早要面對 選擇最好時刻結束

撰文:陳葆琳
出版:更新:

屹立香港60年的漢榮書局,將於除夕(31日)告別,結束門市營業。第二代掌舵人石漢基接受《香港01》訪問表示,疫下書局經營困難,結業是「遲早都要面對的問題」,希望選擇在最好的時候結束,以免在不可控制的因素下,令公司聲譽受損,「人哋就會永遠記住你最好嘅嘢。」

「賺?我哋唔會咁計㗎!」石漢基笑言,甚少為某一段時間計算所得利潤,倘計算租金,相信虧損達天文數字,一定「冇得賺」,書局儘管過去有多困難,不論賺蝕,仍然繼續堅持,只思考如何做得更好。

特意店內展示昔日相片 回顧書局里程碑

人來人往的油麻地彌敦道,「漢榮書局有限公司」八字招牌以及熟悉船形標誌,顯而易見。結業在即,石氏三兄弟騰空店內數組書櫃的位置,在牆上貼滿漢榮書局昔日相片,回顧書局過去一個又一個的里程碑。

回歸談判時港元大幅貶值 轉危為機成轉捩點

年屆72歲的石漢基是家中長子,12歲起與兩名弟弟隨父親石景宜,於奶路臣街推着木頭車叫賣二手課本。回憶過去60年的賣書人生,石漢基娓娓道來,重提最困難的時光,莫過於中英雙方就香港回歸展開談判之時,港元大幅貶值,由4.8港元兌一美元,降至9.6港元兌一美元,相差一倍。

儘管書局當年財政緊拙,石氏一家以免公司聲譽受損,堅持不「拖數」,「個段時間好辛苦,因為個陣可能唔知蝕幾多,但係因為我哋做咗,唔知蝕幾多錢之後,外國出版社都對我哋另眼相看……應該就好心有好報。」其後漢榮書局業務快速擴展,門市愈搬愈大。

漢榮書局自1970年成立至今,門市於2011年遷往油麻地彌敦道。(張浩維攝)

三兄弟已屆花甲之齡 身體不同程度勞損

「賺?我哋唔會咁計㗎!」記者問及最風光的時候一年可賺多少錢,石漢基一笑置之:「呢個好難講得定,就算今年好好,有機會出年唔好嘅,但係通常我哋好少為某一段時間計數,因為不論賺錢蝕本都要做㗎啦,只係想辦法點樣去做好啲囉。」他又指,單是門市佔地4,000多平方呎,貨倉則佔逾萬平方呎地,如果計及租金,相信虧損達天文數字,一定賺不到錢。

我哋嘅公司名幾廿年都好好,好多人一見到我哋公司嘅船仔,佢哋知道:啊!我幫襯過你呀!我哋唔想我哋嘅公司名受任何損失,所以就係一定要做好,我哋先做。
漢榮書局負責人石漢基

多年來疲於奔命,三兄弟與各人太太已年逾花甲,身體出現不同程度勞損,五十肩、腰傷不在話下。現時主要由石漢基女兒打理業務,門市部有6名員工,貨倉則有3名員工,以維持日常運作。

年屆72歲石漢基已經營漢榮書局60年。新冠病毒襲港令書局人手不足,難以經營,石漢基表示,希望在最好的時刻離開。(張浩維攝)

疫情衝擊成決定結束關鍵

新冠病毒襲港為書局經營帶來另一困境。每年暑假,漢榮書局均會聘請約30名學生,應付開學前大量執書工作,近幾年卻難以請人,儘管有固定人手維持日常運作,疫情嚴峻之時,一旦門市或貨倉有2人以上確診,則需停止營業一星期至10天,最壞情況甚至需停擺20天,或令學生未能趕得及開學前買教科書。

好難去面對家長,雖然佢哋可以理解因疫情供應唔到書,但係佢哋都會擔心,佢哋學生上課係冇書……我哋就唔想因為有啲我哋控制唔到嘅情形,使到公司名受損。
漢榮書局負責人石漢基

現時本港主要出版社均於廣東省設廠,內地先後以防疫為由,限制兩地跨境貨車住來。石漢基指出,過往由書局訂貨直至收貨,只需2至3日,如今卻需時一星期至10日,令書局難以預算訂購數量。

預期電子課本使用率超過一半 教科書店無法生存

石漢基又指,近年讀書人數大幅減少,中學每級人數由最鼎盛的時期的7萬至8萬人,減至如今4萬至5萬人;疫情迅速發展之時,教育局大力推動電子教科書,令售賣中學、預科和大專課本及參考書為主的漢榮書局,生意大額大幅下跌。長遠而言,他相信一般紙面印刷教科書的需求會愈來愈少。「只要(使用)電子課本超過一半之後,我諗賣教科書嘅書店就無辦法生存。」

石漢基表示,結業的決定來得突然,提及第五波疫情之時,全港學校暑假縮短至20日,書局需要在20日內完成以往50日的教科書訂購及銷售工作,令很多書局工作不理想。他有見其他同業今年未能趕得及於開學前提供書本予訂購學生,導致聲譽受損,又預想疫情持續至明年亦不會完結,書局難以預計未來變化,故選擇在最好的時候結束業務,不希望書局在不可控制的因素下出現問題。

漢榮書局年底結束門市營業,負責人石漢基形容結業是「遲早都要面對的問題」,希望選擇在最好的時候結束。(張浩維攝)
都冇辦法啦,要面對現實架嘛……遲早都要面對呢個問題。今年好多家長去第二度買完書嚟呢度買,都讚我哋嘅。 我哋感覺而家呢段時間,聲譽係最好。咁如果係最好嘅時間結束,人哋就會永遠記住你最好嘅野;如果唔好彩嘅,你第日做多一年,出咗意外之後,人哋就唔會記得你最好嘅野,只係記得你唔好嗰段時間。
漢榮書局負責人石漢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