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認知障礙雙親壓力爆煲致抑鬱 照顧者冀增護老院宿位助減壓力

撰文:鄧康翹
出版:更新:

香港近年發生的倫常慘案中,不乏涉及照顧者難抵壓力問題而釀致悲劇,情況令人關注。其中一位照顧者李先生,數年前因為照顧患認知障礙症的雙親,導致壓力「爆煲」,每日意志消沉,甚至影響日常工作,感覺像「世界末日」,幸及時獲轉介接受精神科檢查,始知患上了抑鬱症。

另一位年逾七旬照顧者劉先生,亦因為照顧行動不便的年邁胞姊而感到心力交瘁,幸及時向家福會求助,獲協助為姊姊申請到長者暫托服務,大大減輕其日常照顧壓力。兩位照顧者在得到支援下走出陰霾,並以過來人身份分享感受,冀當局能增加護老服務,協助照顧者減輕照顧年邁家人的重擔。

照顧患認知障礙父母致抑鬱 照顧者:壓力大到似世界末日

作為子女,總是希望給予父母最好的關愛和照顧。62歲的李先生表示,8年前發現年逾80歲的父母出現記性變差,分不清日夜等病徵,遂帶二人求醫。他指,當時醫生未能確定是何種病症,回家後他再仔細查資料,才發現雙親是患上認知障礙症,而病情是無法逆轉,他憶述:「嗰時係好擔心、好驚,唔知將來點算,單憑我一己之力,再加埋一位外傭,點樣照顧到兩個呢?」

李先生形容,當時忙於工作,回家後又要照顧父母,令他疲於奔命,長久下來更每日意志消沉,甚至無法如常工作,後經轉介下接受精神科檢查,始知道自己因壓力「爆煲」而患上了抑鬱症。李先生坦言,當時像「世界末日」,幸好獲妻子幫忙照顧父母,亦再聘請多一位外傭在家幫忙以減輕壓力,才讓他奇蹟地在短短半年間康復過來。

與同路人分享感受紓緩情緒 籲當局多推廣宣傳長者服務

李先生續稱,後來父親離世,母親亦失去自理能力,他透過向香港家庭福利會求助,獲轉介個案予社工跟進,並協助為母親申請輪候入住安老院。大約等了4年,母親終於獲安排宿位入住,為一家人紓緩不少照顧壓力。他說:「社工考慮到排政府嘅安老院舍需要好長時間,起碼要排幾年,不過等咗4年都相當值得。」

李先生以過來人身份指出,其實本港有不同機構和資源幫助照顧耆,惟因宣傳不足,令許多有需要的人未能真正受惠,白白浪費資源,建議當局在有關長者的疾病資訊和照顧者福利方面,可加以推廣。

他又參加了家福會舉辦的「護老加油站」,從中認識了更多老人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情緒壓力的處理等,更重要是與同路人分享感受,只有照顧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顧他人,他稱:「發現自己當時咁擔心、咁驚,係因為對個病唔認識,唔知點去照顧,參加分享會之後,先發現原來好多人都同我一樣情況,原來我已唔係最慘,唔係最差。」

照顧者劉先生憶述,自去年長姐在家中因失平衡而差點跌倒,之後病情遂漸轉差亦患上焦慮症,自始需要借助輪椅出外活動,每月亦需要定期到精神科覆診,需要長期照料:「因為家姐佢慣咗一個人,又未去到真係咁年長,完全失去自理能力。」(鄧康翹攝)

另一位72歲的照顧者劉先生負責照顧74歲胞姊,他指姊姊在十多年前已患上骨質疏鬆,經醫生確診患有脊柱側彎,他稱:「醫生話係冇得醫,有得醫係得十幾歲的少女,唯一可以做嘅係一啲運動,令情況唔好再惡化。」他指,胞姊初期病況較輕,能如常出行到醫院覆診,即使獨居亦有一定的自理能力。

他憶述,自去年姊姊在家中因失平衡而差點跌倒,之後病情逐漸轉差並患上焦慮症,自此需要借助輪椅代步,每月亦需要定期到精神科覆診,需要長期照料,劉先生解釋:「因為家姐佢慣咗一個人,又未去到真係咁年長,完全失去自理能力。」經醫院轉介接觸到家福會,繼而為她申請到長者日間活動中心的暫托服務,希望藉此能維持姊姊體能及社交健康,亦大大減輕劉先生的照顧壓力。

香港家庭福利會長者服務高級經理黃愛球則建議,當局加強社區支援,為行動不便長者提供上門到戶暫托服務,又提及除了施政報告上提出由關愛隊識別社區隱蔽家庭,建議當局可加強外展支援。(鄧康翹攝)

家福會冀設恆常護老支援 呼籲當局與其他持份者合作

香港家庭福利會長者服務高級經理黃愛球建議,當局加強社區支援,為行動不便長者提供上門到戶暫托服務,又提及除了施政報告上提出由關愛隊識別社區隱蔽家庭,建議當局可加強外展支援,她說:「關愛隊係好嘅,但係希望唔只喺識辨上,唔係話去到最嚴重先得到幫助,而係可以提供到恆常支援。」

黃愛球指,家福會亦於去年推行「護老拍住上」一系列護老者支援服務,並於今年開展「護老拍住上」支援計劃,希望能連繫社會各界支援護老者,攜手建立一個護老者友善的社會,她稱:「預防勝於治療,可以為護老者發生危機事件前作出預防性工作。」

她又呼籲,當局可帶頭與社區不同持份者合作,解決融資問題,並透過教育和培訓,提升持份者對護老者需要的認識及支援的能力,她稱:「包括辨識高危護老者、了解護老者相關資源、鼓勵主動提供協助和關懷,適時轉介至專業人士作評估及進一步支援,以降低護老者面臨困境的風險。」

「01心意」與過百慈善團體攜手籌款,讓社區變更美好。立即援助基層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