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政府將超前部署應對 深圳排洪通報時間將會提前

撰文:歐陽德浩
出版:更新:

去年9月7日至8日,香港發生世紀暴雨,這場「五百年一遇」暴雨,港府在9月8日作出「極端情況」公布,但市民對「極端情況」指引不熟悉,政府訊息又被批混亂,以致不少市民在暴雨下狼狽上班。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今日(16日)聯同其他相關主要官員及相關部門首長舉行聯合記者會,講解政府強化應對極端天氣的策略和措施,包括在風險較高地方清理渠道、修理樹冠及建築物外牆工程,勞工處修訂惡劣天氣及極端情況工作指引。鑑於過往有意外源於市民在颱風期間追風逐浪,政府將向不聽勸人士執法,可能提出檢控。
港鐵在9號風球下停駛露天的安排繼續,惟有新安排,就是會在安全情況下駛至終點,或鄰近商場的車站,以處理滯留的乘客。機管局亦會與民航處緊密聯繫,對航作出適當調度安排。
至於深圳排洪的通知期,已有優化機制,如遇特殊情況便會馬上運作,通報時間會較現時提前。

+6

陳國基表示,自發生多次惡劣天氣後,政府開了多個會議,多個決策局全力總結經驗,制定及落實多項措施,全面充分部署應對,落實施政報告四大方針。

他指在超前準備方面,去年起不斷強化基礎設施抵禦惡劣天氣,水浸是重要範圍,渠務署已加強基建及抗洪能力,預先派人到可能水浸地區設施整理再檢測,增加警示標記提醒道路使用者、擴大監測裝置等。

早前紅雨將軍澳出現大範圍水浸,陳國基稱當時渠務署在大雨下已即時到場處理,承辦商也馬上清理,很快已清理停車場水浸,日後會做得更好,對市民生活減至最低。

問及會否用緊急警示系統,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稱,現已有機制通報惡劣天氣,對於無辦法預測、對性命財產有威脅才會使用緊急警示系統,例如發生海嘯等,因預測到發生可能是極短時間,便會使用系統,通知市民並告之如何避險等。

去年特大暴雨時,深圳排洪前45分鐘才通知香港,卓稱,一般情況下深圳會早3小時通知,但特殊及不可預計,就只能盡早通知。他稱明白安排未必理想,故去年與深圳方討論優化機制,故在特殊情況下,只要深圳考慮排洪便會通知,當正式決定排洪時,機制會馬上運作,相信通報時間會較現時長。

▼2023年9月8日 黃大仙中心北館及附近店舖水淹情況▼

+6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稱,在應對水浸方面,渠務基建工程全面推進中,渠務署去年9月特大暴雨後已完成120項地區小型工程,改善入水口等,並正進行11項大型雨水工程,包括興建地下蓄洪池等,料2024至2030年內落成,未來會就7項工程向立法會尋撥資,包括黃大仙區工程等。

她說渠務署8個沿岸低窪地區加裝標示,也增加了警示標記,方便當水位浸至標誌位,能有及時交通調度,並利用新科技遠程監察,由原來300增至320個監察點,並在元朗及尖沙咀試行AI實時分析街道影像,辨識街道水浸情知等,也增加應對小隊至160隊,擴大監察地方。

她又說已辨識全港500個通往建築物的斜坡位置,一半已做巡查,當中5%、約10幾個斜坡需做簡單維修,料餘下巡查本月內完成。

樹木管理方面,甯稱,會為100萬棵人流車流多的地方做風險評估,料能在風季內完成評估。屋宇署除做恆常招牌巡查工作外,今年起每年會再選360幢樓宇,針對外牆做檢查,有危險會做緊急維修,料今年雨季前、即6月前可完成約240幢勘察工作。

▼2023年9月8日 政府舉行跨部門記者會▼

+14

▼2023年9月8日凌晨 黑雨下柴灣馬路黃泥水浸至大腿以上▼

+3

▼2023年9月8日凌晨 柴灣黑色暴雨警告下多處嚴重水浸▼

+6

▼2023年9月8日早上 黃大仙中心北館地下被淹沒▼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