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管會曾研DQ港大牙醫課程 學院中人:涉行政疏忽非學生訓練不足

撰文:呂穎姍
出版:更新:

政府正修例強制明年起畢業的本地牙科生在公營體系實習,觸發港大牙醫學院被牙醫管理委員會(牙管會)指培訓不足風波,更認為須認真考慮是否繼續認可該課程。據悉,牙管會所指的臨牀經驗不足,是指學生接受的臨牀經驗不夠「全面」,有港大牙醫學院中人指,學院重視臨牀實習,「(課程)50個星期有30個星期都係做實習」,當中會涵蓋不同醫療程序,認為事件涉行政疏忽而非學生訓練不足。

港大牙醫學院。(港大牙醫學院圖片)

醫衞局周二(21日)突然發稿引述牙管會報告指出,曾多次指出港大牙醫學院課程畢業生臨牀經驗嚴重不足,多項指控包括學院未能提供完整記錄顯示牙醫學士學生的臨牀技能培訓情況,並指課程落實臨牀訓練方面有明顯不足之處,使本地牙科畢業生進行牙科程序的臨牀經驗差異極大。

牙管會指「臨牀經驗不足」實是未夠「全面」

消息人士稱,牙管會所指的「臨牀經驗不足」,是指學生臨牀經驗不夠「全面」,如一些麻醉下做的手術等。對於消息指,有學生未「剝過牙」都可以畢業,有牙醫學院中人指出,學生實習會涵蓋不同醫療程序,必需要完成既定的實習時數才可畢業,以疫情時期為例,雖然牙醫學院曾停止過實習,但亦要求牙科生需要補回相關時數才可畢業。

翻查牙醫學院六年的課程,當中在二年級起牙科生已要體驗在臨床環境中接待患者、進行臨床檢查、參與診斷和治療計劃的製定,並協助提供牙科治療,而三年級起則要接受實習,其後三年臨床實習課程則會比例上升,由僅佔24學分上升至佔39學分。

學院中人稱重視臨牀實習 有30周實習安排

該人士強調,港大牙醫學院一直按照成立以來的宗旨制訂課程,學院重視臨牀實習,「9月至4月做實習,5月考試,6至7月再做實習。(課程)50個星期有30個星期都係做實習。」

學生完成實習填寫紀綠有遺漏 院方已補交牙管會

他又指,牙管會評審發現的問題,涉院方行政疏忽,確有學生完成實習填寫的紀綠有遺漏,而院方在2023年已隨即補交過相關紀錄。此外,據了解牙管會報告亦有批評,港大牙醫學院師生比例不足,現時師生人手為1比8,建議仿傚其他地方改為1比6。據悉,牙醫學院已正在聘請教授,以望合符牙管會的要求。

據悉,牙管會在2014年及2019年兩度發出評審報告,均是提供予港大牙醫學院而非政府,惟由於港大牙醫學院未有遵從牙管會之前兩次評審結果的建議,故牙管會才向政府反映,而牙醫學院亦有就事件向牙管會及醫衞局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