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權委:最低工資基數過低跑輸通脹 未能與基層分享經濟成果

撰文:何瑞芬
出版:更新:

行會早前接納最低工資委員會新最低工資機制,引入與通脹及經濟增長掛鈎的方程式,並實行「一年一檢」。工聯會權益委員會今(24日)表示,最低工資的基數仍然過低,指2011年至今甲類消費物價指數累計達44.7%,按新機制計算,最低工資應為42.9元,但實際只加至40元,屬跑輸通脹。該會又認為,方程式中「共享經濟繁榮因素」門檻過高,料底層工友未能真正分享經濟發展成果。

工聯會權益委員會今(24日)表示,最低工資的基數仍然過低,指2011至今甲類消費物價指數累計斥44.7%,最低工資應要是42.9元,但實際只加至40元,屬跑輸通脹。(工聯會提供)

試算「共享經濟繁榮」指標 大多時為負數或近0%

工聯會權益委員會今回應最低工資方案,指最低工資由2011年28元,加至2023年40元,累計升幅為42.9%,但同期甲類消費物價指數累計升幅已達44.7%,即一直跑輸通脹,用方程式計算,今年最低工資的水平應要達時薪42.9元,故認為方程式仍未解決最低工資水平的基數過低的問題。

方程式中「共享經濟繁榮」因素為最近一年的實質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減去最近十年的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平均增長率,乘以20%,如得出數字大於1%,就會封頂,下限則為0%。按該會計算,由最低工資實施的2011年至2023年間,大部份年份的「共享經濟繁榮」部分為負數或接近0%,即按實際上未能有效分享經濟成果。

行會批准最低工資委員會的建議。(廖雁雄攝)

批領最低工資打工月薪低於綜援金 反映在職貧窮問題

工聯權委主任丘燿誠表示,雖然方程式將下限鎖定於0%,經濟不景的情況下可避免減薪,但分享經濟的部份門檻相當高,底層工友大多數時間都分享不到經濟成果。該會建議可考慮將計算比率合理調升,讓底層工友更好、更有效地分享經濟發展成果。

香港護衛及物業管理從業員總會副主席王志雄表示,按社援指數估算,2024年的四人家庭的平均每月綜援金額已達18,660元,若以最低工資42.9元,一個4人家庭中兩人全職工作,工作26天計算,每月收入僅有 17846.4元,仍低於綜援水平813.6元,同時也跌入貧窮線。

他稱數據反映勞動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造成在職貧窮的問題,建議調升最低工資水平的基數,確保底層工友生活質素,也可鼓勵邊緣勞動力重投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