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馬拉松|失聰跑手夥會計師跑10公里 籌款支援聾人換人工耳蝸

撰文:任葆穎
出版:更新:

【渣打馬拉松/渣馬2025】自幼喜歡跑步的梁桂菁(Queenie),五年前聽力轉差,連助聽器也失效,四周頓時一片寧靜,由於擔心被路人撞倒、甚至被狗追也不知,她無奈放棄街跑。一晃眼到了今天,已進行人工耳蝸手術的她,將夥拍香港會計師公會成員,與7.4萬名參加者一同參與下周日(9日)渣打馬拉松賽事。

協助籌辦計劃的聾福會註冊社工張建邦表示,鼓勵聾人多與健聽人士溝通及參與活動,發揮才能。

(左起)聾福會註冊社工張建邦、會計師公會田徑興趣小組召集人Juni、患有聽障的梁桂菁及夥拍她的會計師Sarah,一起備戰今年渣馬。(盧翊銘攝)

20名聾人及健聽跑手 參與渣馬10公里賽事籌款

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聾福會)和香港會計師公會合作下,安排10位不同聽障程度、年齡介乎20多歲至70多歲的跑手,與10位會計師公會田徑興趣小組成員,以伙伴形式參加今年渣馬10公里賽事。活動為馬拉松慈善計劃之一,籌得的善款用於聾福會「人工耳蝸慈善基金」,為有需要人士提供經濟支援。

目前患有嚴重至深度聽障的梁桂菁(Queenie)說,五年前聽力漸衰退,連助聽器也失效,一度暫停街跑。(盧翊銘攝)

失聰跑手:出街聽不到聲好可怕 完成人工耳蝸手術後首報渣馬

目前患有嚴重至深度聽障的梁桂菁說,自中學階段已喜歡跑步,當時佩戴助聽器的她參加過校內比賽,平日也會到西環海旁跑步,直至五年前聽力轉差,連助聽器也失效,所以暫停街跑,擔心被路人撞倒、甚至被狗追也懵然不知,「完全聽唔到嘢個段時間係好辛苦,出街係一件好可怕的事,就算樓下無咩車,我都會諗會唔會有事發生呢?個人要好alert(警惕)。」

梁桂菁後來成功完成人工耳蝸手術,聽力相當於當時佩戴助聽器,可以應付日常對話,於是漸漸重拾跑步興趣,相隔超過10年後再次參加渣打馬拉松,並透過聾福會的計劃認識了會計師Sarah,「以前對我嚟講跑步係個人項目,幾時跑、跑邊到都係自己揀,但而家參加咗計劃多咗個partner(夥伴),見到佢咁快,自己都會跑快啲,睇翻我以前個配速咁多年都無進步過!」她說今次目標在10公里賽事跑出50多分鐘。

Sarah亦形容二人關係合拍,「我都好開心,或者係佢一直陪住我」,又認為一起跑步會增加彼此動力,互相鼓勵。

會計師Sarah夥拍梁桂菁參加渣馬,形容二人關係合拍,「我都好開心,或者係佢一直陪住我。」(盧翊銘攝)

無聲跑步缺乏安全感 夥拍會計師跑手互相提醒

不過即使梁桂菁佩戴人工耳蝸,也並非完全聽得清楚。她說,若有人從後叫喚她,也未必聽得到。一直陪伴她備戰的Sarah憶述,練習期間若想督促她跑得快或有其他提示,會特意跑到她身旁提點她,「一開頭跑步係好混亂,可能有少少危險,如果有個人係佢隔籬,咁樣對佢可能都有啲幫助。」

梁桂菁認為,聽不到聲音下跑步會令人有所顧慮,「始終聽唔到,會怕突然有事發生,會小心啲,要預防意外發生,可能會未必咁盡力跑。但如果習慣咗個地方同訓練方法,個人會容易放開啲。」

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田徑興趣小組召集人Juni亦憶述,有次練習期間,一名聽障跑手疑被運動場上其他跑手撞倒,小腳遭釘鞋𠝹傷,需入醫院洗傷口。聾福會註冊社工張建邦說,會與聾人跑手分享如何保護自己,並盡量安排聾人及健聽跑手兩人一組,讓他們互相提醒。

Juni夥拍一名不會手語的深度聽障跑手,她表示會透過不同方法指導她,例如以肢體動作教導呼吸練習,花了五至六堂終見其動作有改善。

肢體語言指導 將有手語傳譯陪跑

張建邦指,今次10名聾人參加者的聽力情況不一,包括全聾、佩戴人工耳蝸及助聽器的聽障跑手,當中只有一至兩人會打手語。他說屆時聾福會將安排手語傳譯陪同部份跑手。

至於其他聾人跑手,張建邦說他們會透過混合形式溝通,包括使用剩餘聽力、口形和讀唇等,也會靠聾人之間的默契和身體語言,他認為最重要是耐心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