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國泰業務「有排醫」 被中資吞併僅遲早問題?

撰文:凌昕
出版:更新:

有消息指國泰航空的機師擬在12月中將工業行動升級,甚至有傳可能發動罷工,抗議公司計劃削減房津等福利,打算在聖誕外遊的市民固然擔心會受到影響。不過值得留意的是,過往國泰遇上業務低潮,亦較少向機師開刀,今次國泰出此下策,其業務問題有幾麻煩可想而知。
其實國泰的航油對沖虧蝕相對只是「小問題」,遭到廉航和國家級航空公司兩面夾擊才是真正「大問題」。面對當前困局,國泰的脫困「逃生門」,可能是被中資吞併。

早前有報道指,國泰計劃要求旗下機師接受凍薪及削減退休金。(鍾偉德攝)
+27

延伸閱讀:國泰機師不滿資方削津貼 下月中不排除工業行動升級 或影響聖誕外遊

向機師開刀 突顯國泰經營困局

國泰管理層早前提出,計劃削減機師薪酬福利,節省約10億元的開支,有指機師佔國泰員工總人數約一成半,但薪酬開支卻佔全公司近一半,在財困之下,機師亦成為開刀對象。據悉今次的削支計劃,包括減少加班費、減少退休金供款、凍結年度增薪點、增加飛行時數,以至削減外籍機師的房屋津貼等等。

事實上,國泰不是第一次出現工潮,但過往被開刀的對象多數是後勤員工、空中服務員等,機師成為工潮主角則比較少見。主要的原因,是機師較難被取代,現時重新招聘、訓練一個空中服務員只要幾個月時間,但訓練一個機師的時間卻以年計,由學員成為最初級的二副機師大約要兩年,要逐級升至正機師更差不多要十年飛行經驗,假如機師「跳槽」,對航空公司來說將是一個重大損失。

國泰今年上半年蝕逾20億,借款淨額更高達550.5億元。﹙鍾偉德攝﹚

延伸閱讀:國泰擬削機師福利 甘冒工會行動升級 都要「縮皮」的理由

對沖虧損縱苦盡 本業頹勢難甘來

特別是早年各家航空公司為擴充,一度爭相挖角,有經驗的機師絕對是「皇帝女唔憂嫁」,因此對航空公司而言,若非「山窮水盡」別無辦法,在節流時都盡量都不敢打機師的主意。當一家航空公司要向機師開刀,這家公司遇到的麻煩有多嚴重,可想而知。

其實國泰的最大麻煩,並非航油對沖,因為蝕大本的航油對沖合約到2019年便到期,只要捱多兩年又是一條好漢,加上近期國際油價反彈,布蘭特原油價格重上每桶60美元的水平,今年來已累升了一成,雖然和國泰對沖合約鎖定的約90美元水平仍有距離,不過以目前的油價,已經是輸少當贏。

油價升,國泰燃油成本便大增;油價跌,國泰又面臨巨額燃油對沖虧蝕。(江智騫攝)

延伸閱讀:【拆局】國泰航空謀翻身 靠高質服務 還是變廉航殺出血路?

國家級對手野蠻擴張 國泰勢孤力弱

最大的問題,在於國泰的航空本業遭到夾擊,廉航大打價格戰固然是老生常談,最致命是一些國家級航空公司的野蠻擴張、甚至以本傷人,除了「中東三寶」(卡塔爾航空、阿提哈德航空、阿聯酋航空)飛機新、設備靚、票價平,內地國營航空公司的擴張對國泰威脅更大,尤其在深圳、廣州機場大肆擴建之下,內地航空公司都乘機大增新航線,特別是過往國泰最「殺食」的歐美航線,價錢更隨時比國泰由香港出發的班機平一半甚至更多,吸走了不少本來由內地城市到香港轉機前往歐美的旅客,甚至有精打細算的香港人,也考慮轉到內地搭飛機,因為就算加上中港跨境包車費,隨時也除笨有精。

面對如此困局,國泰目前可以做的選項有限,只得「焗賭」參加價格戰,和透過削減開支繼續捱世界,因為香港機場的起降量已經飽和,沒有空間讓國泰擴充新航線加強競爭力,又或者開辦多一個廉航品牌,至少在2023年三跑落成之前,只能打守勢波。不過相比不少對手有國家力量在背後撐腰,國泰作為一家商營航空公司,燒銀紙、鬥長命的遊戲又可以玩幾多年?勝算又有幾高?

購入國泰股權,相信有助卡塔爾航空開發中國和亞洲市場。(林若勤攝)

延伸閱讀:斥資52億成國泰第三大股東 卡塔爾航空難道不怕「坐艇」?

卡塔爾斥52億入股 卻非真命天子?

因此,近年市場都不時傳出,國泰的唯一「逃生門」是被其他國家級航空公司收購,畢竟對不少國家來說,航空業仍具有戰略價值,國泰的品牌、航線、機隊,對不少急欲擴張的國家級航空公司仍相當具吸引力。例如早前卡塔爾航空便斥資52億元,從建滔化工(0148)手上收購9.61%的國泰股權;但相比卡塔爾航空,近年傳得最多的潛在買家仍是中國國航(0753)。

在今年初,市場就曾傳出國航全購國泰,這個消息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其實多年來,以北方為基地的國航,對南中國市場,包括香港市場感興趣,已經是人所共知。

國航為內地唯一可帶中國國旗的航空公司。(國航官方網頁)

延伸閱讀:國航持有國泰29.9%權益 再一步增持須獲國泰董事會批准

國航對國泰興趣濃厚 持股比例29.99%

在2010年,國航便趁深圳航空虧損、管理層惹上官非之際出手收購。在此之前的2006年,國航更已經入股國泰,持股比例更逐漸增持至目前的29.99%,是僅次於持股45%的太古的第二大股東,假如國航再略為增持國泰至30%,按規例會觸發全面收購。但有指國航在入股時,已有條款限制國航的的持股上限,只有在國泰董事局同意之下,國航才可進一步增持。

所以最大的問題,在於國泰大股東太古是否肯割愛。但一來國泰的業務困境「有排醫」,二來國泰的勞資問題一向複雜,在國泰賺大錢的時代,對員工的各種要求尚且可盡量滿足,齊齊「共富貴」,如今國泰面對經營困境,大難臨頭還會講感情?而且太古集團的地產本業業務相對穩定,公司亦漸漸予人「打守勢波」的印象,而國泰卻幾乎成為系內的「麻煩製造者」,市場上有人因而推測太古會願意出售國泰,也可說是不無道理。

老牌港資船公司東方海外,亦被國企吞併。(視覺中國)

延伸閱讀:董建華家族旗下東方海外賣盤 中遠海運斥492億收購

東方海外也被賣起 下一個將是國泰?

加上中資「賣起」香港企業早有先例,今年7月,具央企背景的中遠海運(1919)以高達3成溢價,共斥資492億元,全面收購前特首董建華的家族海運公司東方海外(0316)。如果按國泰昨天(11月23日)的收市價計,太古、卡塔爾航空和其他街貨的市值約340億元,若再加3成溢價,則是440億元左右,總市值近千七億元的國航,若有國家背後支持,財力上完全是收購得起國泰有餘。

雖然有人說非本港企業要收購作為香港航空公司的國泰,或會遇上監管上的障礙,但既然內地的海航集團都可以在港經營港航和香港快運,假如有一天有中資想收購國泰,相信只是事在人為而已。

一旦出現了這一幕,到底算是一個時代的結束,還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