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抑鬱症篇:陪伴聆聽最重要 「振作、加油」未必有效

撰文:黃卓然
出版:更新:

生活壓力大,患情緒病的人愈來愈多,若身邊的親友出現情緒病症狀,及早關懷可助他們走過人生低谷。香港心理衞生會社工兼首席企業培訓顧問黃廷儼鼓勵市民,學懂辨識各種情緒病及精神病症狀,並掌握與情緒病患者溝通的技巧,需要時可以大派用場。他以抑鬱症患者為例,不適當的鼓勵例如「要振作、加油」並無效用,保持同理心才是有效的溝通基礎。

及早發現及關懷親友有情緒問題,或可避免悲劇發生。(Getty Images)

抑鬱症是都市常見的情緒病。單是日常遇到不快事件而致的短暫情緒低落,並不等同抑鬱症。抑鬱症的症狀,包括持續不尋常的情緒低落、對平日感興趣的事物及活動失去興趣,失去活力或幾乎每日都感到疲累,甚至反覆想到死亡或自殺念頭(見下表)。

黃廷儼說,若不知道身邊的人患有抑鬱症,可能會以為對方懶惰、自我中心、不合群或能力低。然而負面評價只會加劇患者的抑鬱情緒,令患者更確信自己無能及無生存意義。他指出,多留意親友的變化,若懷疑有人患上抑鬱症,應嘗試主動接觸當事人,但不要強迫對方立即說出感受,否則可能會有反效果;盡量讓當事人知道,只要他準備好,自己隨時願意與他傾談。

避免不適當話語

他又指出,對於抑鬱症患者,有些「不適當的支持」應要避免。例如告訴患者要「振作起來」、「睇開啲」、「提起精神」等通常無效,因為患者並不能在短時間內可以自行康復。如果對方可以,他應一早已嘗試過了。另外亦不要說漠視對方感受的正面說話,例如「你的情況並不是那麼差」。若傾談期間,對方回應不如預期時,不應表現敵意或諷刺,同時亦應注意不要過份保護患者。

同理心、接納及關懷的態度是良好溝通的不二法門。(Getty Images)

保持不批判態度

他透露,保持同理心、接納及關懷的態度是良好溝通的不二法門。若對方願意傾訴,嘗試代入他的處境,需要時可以運用言語技巧,讓對方知道你了解他的說話。黃廷儼表示,與情緒病患者溝通時需要明白,患者的行為可能連他自己亦無法自控。作為親友,溝通時亦不用有「預設目的」,例如不要「覺得自己一定要幫助他」,聆聽及陪伴或更重要。

方法包括:

1 重覆對方的說話內容;

2 不打斷對方的說話;

3 傾談時最好坐在當事人的旁邊,不要直接坐對面,亦可令對方感到比較舒服。

4 除非傾談期間,認為有必須防止對方傷害自己或他人等危險的行為,否則應盡量避免與對方爭論。

5 當細心聆聽當事人的故事後,可以嘗試傾談各種解決辦法。

抑鬱症病徵

持續不尋常的情緒低落

對平日感興趣的事物及活動失去興趣

失去活動力或幾乎每日感到疲累

感到沒有價值,即使不是自己過失亦易生罪疚感

反覆想到死亡或自殺念頭

難以集中精神及作決定

動作變得遲緩或激動,坐立不安

失眠或嗜睡

對進食缺乏興趣或飲食過量,消瘦或變得肥胖 

*患者2星期以上差不多每一天都出現下列5項或以上病徵,當中包括首2項其中1項,可介定為抑鬱症。

資料來源::香港心理衞生會精神健康急救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