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中線.政策分析】兩鐵合併外判監管 政府重犯西鐵事件的錯?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港鐵沙中線近日持續爆出工程醜聞,延誤上報政府,更以「公眾假期」為由遲交報告,引起廣大不滿。但政府除嚴詞批評外,至今也拿不出任何實質措施懲罰。事件再次引發社會對港鐵「無王管」、猶如獨立王國問題的關注。
只不過,參照過往九廣鐵路在西鐵事件上的教訓,政府在監管「公家」鐵路時往往千瘡百孔,成為另一個極端,管理層更被指有「傲氣」、「耍官威」。因此政府在2006年拍板落實兩鐵合併,實行「地鐵食九鐵」,交由一間獨立的上市公司統籌鐵路,希望透過「市場力量」改善管理。
可是政府此舉只是試圖將鐵路監管責任「外判」予新成立的港鐵,眼不見為淨,核心問題從沒有解決過,以至過分縱容港鐵。所以港鐵4年前可以爆出高鐵超支延誤醜聞,到今日可以再出現沙中線工程「甩漏」,將錯誤一次又一次的重複。

沙中線紅磡站爆出工程造假醜聞。(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延伸閱讀:【沙中線.拆局】計劃拖拉近30年 由「肥豬肉」變「豬頭骨」

九鐵管理問題叢生 「西門子事件」惹廣泛不滿

在80年代前,九鐵是政府一部分。自1982年,政府實施《九廣鐵路公司條例》,政府仍然全資擁有九鐵,不過管理架構獨立於政府以外,希望提升管理效率。政府則成立九鐵公司管理局,以類似上市公司董事局的方式監察。

不過這種管理方式實行起來問題叢生。九鐵架構獨立後「唔湯唔水」,錢是用政府的,但政府控制不住管理層,以致管理層自把自為,把九鐵變成「獨立王國」。尤其前庫務司及運輸司楊啟彥自1996年起,兼任九鐵主席及行政總裁,並找來多名前高官加入九鐵,管理層又可自行釐定薪酬,九鐵被指成為「退休高官俱樂部」。管理局更曾被揭以公司名義購買遊艇、名貴私家車等,卻同時加票價,惹來公眾非議。

2000年代初,九鐵發生多宗影響公眾利益的醜聞,當中西鐵「西門子事件」更是轟動全港。話說當時九鐵建造西鐵工程期間,車務控制中心通訊系統承建商西門子公司無法按照合約如期交貨。2002年初有傳媒揭發,九鐵為免西鐵延遲通車,非但沒向西門子索償,反額外補貼1億元予對方,被批評違反合約精神及開壞先例。

當年九鐵兵變,時任九鐵主席、現任立法會議員田北辰是風眼中心。(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延伸閱讀:港鐵沙中線醜聞 監管制度被質疑 「佛系」管理還是知情不報?

委田北辰任主席嘗試整頓 「兵變」收場

在公眾炮轟下,政府嘗試過加強對九鐵管理,當局於2001年修訂《九廣鐵路公司條例》,將管理局主席及行政總裁職位分拆,楊啟彥留任行政總裁,政府則另外找來田北辰擔任九鐵管理局主席,外界認為此舉意在整頓九鐵。

田北辰入主後,確實加強公司內部管治,大幅提高透明度及加強問責。例如原先只有延誤20分鐘以上的事故須對外通報,但田北辰要求改為8分鐘;在西門子事件爆出後,他在記者會中公開表示與楊啟彥「不是好朋友」,更指管理層有「傲氣」,楊啟彥最後亦公開道歉;2005年底東鐵出現故障,事後發現有車組件出現裂痕,田北辰為平息不滿迅速向公眾道歉,又慨嘆一人之力「無法改變公司文化」。

但順得哥情失嫂意,田北辰加強對內管治,承認公司內部問題,固然減少公眾批評聲音,不過對內就被指「唔幫自己人」,影響士氣。2006年3月,20名管理層發動「兵變」,嘗試迫使田北辰下台,批評他干預過多,製造「責難文化」。最終政府出面擺平事件,田北辰留任主席,發動事件的管理層亦受處分。

港鐵管理層早前舉行記者會為沙中線鋼筋事件解畫,但未能釋除公眾疑慮。(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延伸閱讀:【沙中線.拆局】一場黑色暴雨沖散港鐵管理層 馬時亨步後塵?

私營化為當時大方向 加速兩鐵合併

「兵變」一役顯示九鐵官僚問題已病入膏肓,想加強管理太過困難,適逢該年代政府正在推動部分公共服務私營化,先後已將地鐵、領匯等拆售上市,當時的盤算,是只要透過市場力量的監督,就有助提升效率。於是,政府順理成章加快兩鐵合併步伐,促進兩鐵談判,時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現任港鐵主席馬時亨是代表政府的負責人之一。

最終政府與兩鐵達成共識,九鐵將服務經營權租予地鐵50年,新公司由原地鐵公司主導。以當時政府的思維,私營化是鐵路服務的大方向,而由上市公司董事局監察,可以避免再重演當年九鐵的官僚問題。政府當初「管唔掂」九鐵,於是將其併入地鐵,原先的問題「時運高睇唔到」就算,把責任外判給新組成的港鐵處理。

兩鐵合併後,港鐵仍事故連連。其中今年1月東鐵線就發生大癱瘓,引致大批乘客逼爆月台和站外。(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延伸閱讀:【東鐵癱瘓.政策分析】港鐵壞完又壞 新加坡「驅邪」經驗堪借鏡

港鐵變成更大獨立王國 「傲氣」更勝九鐵

不過經過十年的發展,顯示公共服務私有化同樣不是出路。因為港鐵以商業機構自居,決策必以股東及商業利益行先。所以故障問題未能妥善解決之下,港鐵仍連年加價,引起公眾不滿。

在2014年高鐵延誤醜聞爆發後,政府同年委任4名高官或前高官加入港鐵董事局,外界均認為此舉是加強整頓港鐵。可是論實際運作,港鐵在決策、人事管理及日常營運上,管理層都有極大自主權,「政府代表」就算坐在董事會中,角色功能也有限,在會上的討論內容亦沒有公開,公眾無從監察。

最後釀成的客觀結果,就是政府即使身為最大股東,亦無法控制港鐵,原有問題亦一而再發生。當日港鐵承認內部通報機制失效,導致未能及時公布高鐵工程延誤;到今次事件,港鐵駐地盤監工也沒有將工程問題上報管理層,再次引來「欺上暪下」指控。對比4年前,甚至多年前的西鐵西門子事件,沒能汲取一點教訓。

尤有甚者,馬時亨早前在回應高鐵試行問題時爆出「我哋話畀你聽OK就得」金句;路政署早前勒令港鐵在周一(6月18日)前提交土瓜灣站工程問題報告,港鐵卻以「公眾假期」為由遲交,回望當天的九鐵,這種「傲氣」又是否似曾相識?

特首林鄭月娥曾稱,港鐵是3座管治「大山」之一。(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沙中線】港鐵無視死線遲交報告 政府應加強匯報及監督機制

私營化也不是出路 政府如何是好?

因此,政府當日如意算盤是將九鐵問題「打包」入上市公司地鐵,希望以私營化方式解決管理積習問題。偏偏今日的狀況,證明兩鐵合併只是將一個極端推至另一個極端,港鐵管理問題同樣多的是,沙中線工程一連串醜聞,只是問題的其中一個體現。

田北辰當年大力改革九鐵,被指步伐過快,觸動既得利益者而失敗告終,但至起碼有心面向公眾。今日港鐵這個更龐大的獨立王國,醜聞愈揭愈多,政府又能否再次「狠下心腸」大動作整頓港鐵,填平這座特首林鄭月娥口中的「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