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保障】住屋困局難解居英港爸拒回流:700呎係豪宅?咪玩啦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何為退休理想?相信安居樂業,無後顧之憂是不少人的心中宏願,從搖籃到墳墓,則是歐洲福利國家的真實寫照,英國也不例外,雖然港英關係千絲萬縷,但兩地在退休保障方面,卻是南轅北轍。39歲英籍港爸Billy曾居兩地,站在中間,他是夾心人,但最終選擇頭也不回定居英國,考慮除了涉及教育制度優劣外,亦是生活與未來使然,他直言:「700幾呎已經係豪宅?咪玩啦,呢度同樣價錢買到大屋連私人泳池喇。」

在Billy眼中,香港是個人多車多的彈丸之地。他15歲時隻身前往愛爾蘭讀書,並在當地繼續升學,他於1997年前住滿十年,其後與當地認識的華人妻子,雙雙入籍。

兩地生活無可比擬:真係返唔到轉頭

「真係返唔到轉頭。」談起兩地分別,他說個不停,理由恍如拈手拿來,先是生活壓力無可比擬,住屋、空氣,以至醫療及社福制度等,香港樣樣也比不上英國。

人人都說英國生活開支高,Billy則唱反調,認為只是倫敦的個別狀況,「倫敦唔係人住,真係同香港差唔多,買嘢貴,住又貴。」Billy一家四口目前居於紐卡素,從該處乘火車到倫敦,需時3小時多,雖然偏離首都,但Billy認為紐卡素的城市氣息及生活節奏,另有一番景象。

這個英格蘭東北部最大城市,除了是英超球會根據地外,更被譽為英國最宜居地方。走進Billy的家,沒想像般豪華,但四人居住寬敞有餘,兩層連閣樓、三房一廳,前有小車房、後有小花園的格局,羨煞不少港人。類似的獨立屋在當地月租僅600多鎊(約6,000多港元),但手持同等金錢,於倫敦則相當「絕望」,只能租得共住單位,兩房一廳的公屋(Council House),市價約1,500鎊(約1.5萬港元),「如果有家室,你話點(在倫敦)住落去?」

Billy認為,英國的退休保障制度,遠較香港優勝,起碼毋用憂慮晚年生活。旁為其大女及細仔。(陳淑霞攝)

Billy說,居港的堂兄兩口子,一個是工程師、另一個則是醫生,雖是專業人士,但置業同樣艱難,數年前他們趁樓價低迷才能入市,「如果唔係都買唔起。」瘋狂的樓價,Billy直言看不過眼,「700幾呎已經係豪宅?咪玩啦,呢度同樣價錢買到大屋連私人泳池喇。」

在英透過政府首置計劃購得安樂窩

堂兄在港拼命供樓,他則在英國政府首置計劃下成功購得安樂窩,如今更已供斷,此後生活樂得輕鬆,更有餘錢作儲蓄。Billy指,住屋之外,英國的公共醫療制度(NHS),還讓公民擁有免費健康保障。

有得亦有失。英國稅重,收入稅設四層稅階,年薪1.1萬英鎊至4.6萬鎊(約10.9萬至45.8萬港元),交20%稅,較高年薪者則會收取40%及45%稅。此外公民亦要繳交社會保險費用,按其就業狀況及月薪計算供款,主要用作退休金供款等。Billy認為,權衡下亦覺物有所值,適齡退休人士每星期最高可領159.55英鎊(約1,589港元)養老金,但實際需視乎社會保險而定,「兩老有樓住,樓又唔使供,可以使得幾多啫?」他不諱言,住屋問題是牽制港人安度晚年的一大障礙。

Billy:「香港政府都不是為市民服務」

問他會否考慮回流香港安老,他斬釘截鐵說不,因曾經熟悉又陌生的我城,經歷數十年爭拗,全民退保始終未到終點,「香港政府咁多錢, 寧願倒咗(填海),都唔願留畀市民(做退休保障)」,本來滔滔不絕的Billy,靜默半晌,「香港政府都不是為市民服務,That’s the story。」

有人說隔離飯香,甚或斥責移民港人講風涼話,Billy說:「但係呢度生活起碼似返個人」,他認為由勞工權益,以至住屋、民主等,這兒擁有名符其實的尊嚴,可以享受真正生活。他指,本港移民思潮不斷發酵,「呢個明架喎」,看不到將來是肇因,「就算有能力,都生存唔到,咁可以點?」

英國公民老有所養,福利看似優厚,但風光背後,實有代價。歐洲多國深陷債務危機,英國自上半世紀,推行福利主義。事實上,為應付債務,英國糧盡彈絕,更多次進行退保改革,又提出延後退休年齡。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面對脱歐危機一觸即發,英國未來一片迷霧。

港府拒跟從西方的烏托邦式退保制度,憂慮財政會爆煲收場,但裹足不前,又是否等同可立於不敗之地?市民又是否可得到足夠保障?

上文節錄自第141期《香港01》周報(2018年12月10日)《住屋困局難解 居英港爸拒回流》。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