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選樹指南即將出爐 消息:篩走百年老榕樹 樹博士:不能接受

撰文:張雅婷 勞敏儀
出版:更新:

發展局即將推出《街道選樹指南》,提供各類街道合適樹種指引,供各政府部門日後參考。《香港01》接獲消息,植根本港數百年的榕樹將不會上榜列在《指南》內,原因是該樹易受有樹木癌症之稱的「褐根病」感染,加上需要龐大生長空間,因此不建議於街道種植。政府消息承認《指南》所涵蓋的樹種不包括榕樹,但並不代表日後不再種該樹,而《指南》上的樹種名單會不斷更新。
畢生最愛榕樹、有樹博士之稱的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地理及環境科學)研究講座教授詹志勇直斥有關決定是不能接受,若然日後香港不再種榕樹,猶如「香港文化被人斬咗隻手、斬咗隻腳」。另一退休教授則認為應先釐清「街道」的定義,特別是實際環境,以決定是否適合種樹。

發展局即將推出《街道選樹指南》,涵蓋80種適合香港街道種植的樹木,包括41種原生品種。(張浩維攝)

據了解,《街道選樹指南》由發展局委託顧問公司泛亞環境有限公司( Earthasia Limited)編撰,《指南》涵蓋街道上不同地方的種樹的方法,如花槽和行人路等、樹根深淺等範圍。例如建議最小的植樹空間需為1.2立方米,即地底1.2立方米的空間沒有任何地下公用設施。有關規定只適用於新發展區或補種時適用,由於一些已發展區域未能滿足有關條件,不建議植樹。

樹種方面,發展局指,《指南》涵蓋80種適合香港街道種植的樹木,包括41種原生品種,當中包括有顯花效果的品種,如水黃皮、樹頭菜、水石榕、大頭茶和台灣欒樹等。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早前亦指,每個品種的屬性皆能抵禦基本的市區生長環境,例如氣候適應力、耐風力、抗病蟲害能力等。據悉,一些入侵性樹木,如銀合歡和微甘菊不會羅列於《指南》。但令人「意外」的是,植根香港數百年的榕樹亦不會上榜。

榕樹的生命周期達數百年,見證香港人一起成長之餘,亦見證着本港的時代變遷。(張浩維攝)

消息:榕樹易染褐根病 不建議種植

據了解,早於前發展局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主管葛文琪在任時,已覺得榕樹難打理,原因是榕樹需要大範圍的生長空間以及容易染上不治之症─褐根病。因此一直不建議種植。

政府消息亦確認榕樹不會列在《指南》上,但並非代表以後都會不種植。消息人士解釋,《指南》主要羅列一些本港較少種植的樹種,而榕樹是本港常見樹種,會建議《指南》適時作品種增減。

消息人士又指,榕樹不建議在街道上廣種的原因是因為該樹容易患上褐根病。此外,榕樹侵擾性強,其根部幾乎「見洞就入」,容易令旁邊的樹木死亡,在生態層面而言,非好事。加上榕樹樹根易生根到行人路,而多葉易招風,會對行人構成危險。但消息人士強調,政府本著「植樹有方,因地制宜」的原則種樹,即確保在合適的地方種植合適的樹,而一切決定都是整個政府團隊決定,非一人說了算:「非一個人決定,是政府整個團隊決定。面對我們不熟識的議題,會問專家意見。」

詹志勇鍾愛榕樹,甚至為其寫了一本《細說榕樹》,當中提及環境不斷變化,周遭許多樹木都經不起考驗而消亡,唯獨榕樹不怕風霜,在逆境中堅毅求存。(盧翊銘攝)

當城市容不下榕樹   樹博士:不能接受

消息人士口中的「專家」,並不包括曾為榕樹寫書、有樹博士之稱的詹志勇。詹志勇說,榕樹是中國南方鄉土樹種,數千年來與鄉村人民關係相當密切,不少重要事情均在榕樹下發生,樹冠也適合雀鳥覓食棲息,「應該種多啲」。

他又指,榕樹生命力強,氣根一旦接觸土壤便會迅速長粗,形成木架般的穩固結構,其健康情況也反映城市的可居性,「如果城市連榕樹都養唔掂,城市環境同可居性都受到好大質疑」。

若日後香港不再種榕樹,詹直斥等於「香港文化被人斬咗隻手、斬咗隻腳」,絕對不能接受。他指,種植一棵榕樹需要約20米空間,但本港並非無地再種,例如馬路迴旋處、公園,質疑政府為何不能因地制宜植樹,反而寧願在大空間中種植更多小樹?

長春社總監蘇國賢就指出,褐根病是任何樹都不會放過,並非單一針對榕樹,期望政府公開解釋不選擇榕樹的原因。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退休教授趙紹惠就認為應先釐清「街道」的定義,特別是實際環境:「如果空間只有一米乘一米,是否適合種樹?不種榕樹是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