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筆撥款.三】薪酬待遇出現鴻溝 管理層與前線成對立陣營

撰文:文雪萍
出版:更新:

社福機構整筆撥款制度早於2000年推行,前線人工「海鮮價」、高層肥上瘦下等情況屢受抨擊。
社署去年成立專責小組作檢討,社工註冊局、機構董事局、管理層及前線員工各有代表參與。不過有小組成員透露,會議中多流於各自表述,難達共識,應否設立劃一起薪點等更爭持不下,部分管理層群起反對。他認為沿用目前的人手編制,無助解決困局,前線更早已滿肚怨氣,應由上至下梳理制度,從董事局入手改革保障服務。

整筆撥款於2000年全面推行,以當年機構的人手編制及服務計劃作整體撥款。時任社會福利署署長林鄭月娥作為計劃主要「推手」,提倡社福界須有衡工量值的企業精神,以及要做好數目上的管理:「自己睇盤數,籌到款就做(服務),籌唔到就唔好承擔咁多,咁就是企業精神。」

邵家臻由1992年入行。(張浩維攝)

整筆撥款推行18年間 社福機構共增聘逾四千名社工

然而,制度推行十八載得到的不是好評,而接二連三來自社福界的抨擊。1992年入行的社福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臻,見證整筆撥款的成立,他道出,自制度推行以來,業界怨聲載道,礙於資源所限,機構以自身盈虧方式開辦服務回應社會需要,亦不時遇到挑戰。

他續說,隨著時間洗禮社會問題亦變得複雜,如青年情緒等,期間機構須自行聘請人手以運作新服務,估計業界在18年間共增聘逾4,000名同工,當中所承擔額外的雜項開支及營運壓力絕不輕鬆:「機構津貼返政府咁樣!」

整筆過撥款多年來屢遭批評,有社工痛恨整筆撥款制度令行業「雞毛鴨血」,集會人士則高舉「社工怒吼了」、「我唔想再跑數」等示威標語。(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NGO與社署編制現鴻 起薪點相距近萬元

資源所限,同工薪酬待遇又何以改善。他道來,部份機構的薪酬待遇與社署編制出現鴻溝,起薪點已相距近萬元,加上整筆撥款以2000年的人手編制按薪酬中位數來撥款,即意味著於NGO同工的頂薪點,僅為社署同等職位的中點薪酬,直言相關待遇不公平:「服務包底,資源封頂!」

社福界不忍壓榨,於2018年中的福利事務公聽會炮轟制度變質,有400名社工於議會外示威區「集氣」,要求政府全面改革現有制度,拒絕小修小補。有份策劃集會的他,至今仍難忘當天的情景,又苦笑道,制度推行多年仍有逾百個團體及同工到場,可見業界的怨氣難消。

邵家臻說,政府應該著墨於檢討董事局成立及運作細節。(張浩維攝)

邵家臻:應由上至下梳理 從機構董事局入手改善

然而,何為理想制度?他認為應由上至下梳理,並從機構董事局入手。他解釋,整筆撥款制度下董事局有絕對權力去決策機構發展方向,惟留意到不少董事局成員均為商界人士,「贏就谷,輸就縮。」他批評,社會服務不能只計算成本效益,更須具有社會責任,政府應著墨於檢討董事局成立及運作細節,增加透明度予公眾參考。

(整筆撥款制度)Broad係empower咗佢,既然佢權力愈來愈大,我就要放返入個籠入面、陽光下面。
社福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臻
蔡劍華認為董事局應有不同背景的社會人士所組成。(鄭子峰攝)

機構管理層考慮周全卻成箭靶

而社聯業務總監蔡劍華卻有另一番見解。他說,董事局應有不同背景的社會人士所組成,如醫療、法律及金融等,有助機構穩定發展,坦言單由社福人士組成並不理想,認為當局不應規管太多,反之給予其培訓,減低他們做錯決定的風險:「連個board(董事局)都政府決定要搵咩人,咁不如政府做啦。」

管理社福機構並不容易,除面對外來挑戰,亦應付員工情緒。多年來不乏前線同工控訴機構,有盈餘卻不花在員工身上,如調整薪酬等,有「自肥」之嫌;他解釋,作為機構主管有理財責任,不能只靠出現短暫盈餘,貿然草率替同工加薪,「唔夠嘅時候,公眾又會話亂洗錢」,必須緊謹考慮能否應付長遠承擔。

(調整薪酬)但問題係長遠承擔又夠唔夠? 唔夠嘅時候,公眾又會話亂洗錢。
社聯業務總監蔡劍華
蔡劍華認為政府沒有長遠福利規劃。(鄭子峰攝)

管理層與前線矛盾漸增成對立 蔡劍華:機構有時都企咗係度!​

制度推行以來,前線員工與管理層出現矛盾,漸漸造成對立層面,不論在劃一起薪點,或是機構盈餘運用亦屢見分歧。蔡劍華說,社福機構規模不比中學小,管理層亦疲於奔命,務求保持社會服務水平。以社會角度而言,機構應善用資源共享,提供更多服務回應需求,惟過去卻遭外界無辜批評,機構以計劃津貼及整筆撥款「交差補貼」:「機構有時都企咗喺度!」

歸根究底,他直言,政府沒有長遠福利規劃,以及檢討現行服務需求,按落後的人手編制應付今天社會問題,不僅使同工待遇受影響,服務質素亦因而下降。他舉例說,昔年學位與非學位社工的比例為4:6,惟多年後教育制度改變,同學可透過不同途徑完成學位課程,有更多持有大學學歷的畢業生投入業界,「有好多學位畢業同學都坐係非學位職位」,不僅薪酬待遇受到影響,晉升機會亦受到制度所限。

他說,當局須著墨於改善人手編制是不可避免,包括重整制度下受資助的學位與非學位社工比例,而政府亦應給予適當空間,讓機構可更善用資源去回應社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