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不足ADHD病因病徵一文看清 醫生:黃金治療期6至7歲前

撰文:張嘉敏
出版:更新:

患有專注不足及過度活躍症學童的家長,因輪候公立醫院服務的時間長達3年,被迫求醫私人精神科醫生,造成龐大的財政壓力,更甚是女兒的精神狀態變得更差,出現自殘情況。
有精神科醫生稱,嚴重程度根據病症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而定,若患有專注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的兒童出現自殘傾向,通常屬較嚴重的個案。他又稱治療的黃金時間為6歲至7歲前,若延誤治療或可能導致嚴重行為問題。
醫管局回覆查詢稱,去年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門診的穩定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約為85個星期(約1.6年),而在醫管局接受治療並確診為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18歲以下精神病患者人數為14,000,有上升趨勢。

麥永接醫生稱,部分患有ADHD的兒童會有衝動行為。(資料圖片)

ADHD病因、病徵

根據衞生署網站資料,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症主要徵狀包括專注力弱,容易受周圍環境影響而分心,甚至比較善忘,常欠帶或遺失物件;此外,兒童的活動量較高,經常離開座位、四處走動,並會說話較多,及行為較衝動,難以排隊。

病症的成因主要為生理因素,包括兒童的腦部有別於常人,影響其記憶力、專注力,及情緒控制等。另外,遺傳、母親於懷孕期間吸煙或酗酒、嬰兒早產、出生體重不足、曾患腦炎、腦創傷等亦會導致兒童患上病症。

精神科醫生麥永接稱,黃金治療期一般為6-7歲前。(資料圖片)

治療黃金時期:6-7歲前

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稱,一般患有專注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的兒童會出現拖延行為、難以專注於學習上,導致學業成績變差,「溫書要出九牛二虎之力。」另外,常見的徵狀亦包括情緒問題、容易有衝動行為,影響社交能力及難以管教。如未有及時接受治療,日後或導致行為問題,「有啲個案容易同人打架,甚至惹起家庭糾紛。」

至於治療的黃金時期,麥永接稱為6歲至7歲前,因當時未對學業構成太大影響,亦是兒童建立自信心的重要時期。他續稱,若能及早接受治療,日後或能大大改善行為問題。

若現自殘傾向 通常屬嚴重個案 穩定新症等2.3年

現時公立醫院將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門診個案分為三個程度,包括緊急、半緊急及穩定個案;而各輪候時間亦各有不同,以新界東聯網為例,緊急及半緊急個案的輪候時間中位數分別為1星期及5星期,惟穩定個案則需輪候119個星期(2.3年)

麥永接稱,個案的嚴重程度一般根據對日常生活的影響而定,「越危險、對社交影響越大,嚴重程度越高。」他續解釋,若出現自殘傾向,通常屬嚴重個案。

現時治療專注不足及過度活躍症,可透過藥物及行為治療,如家長透過獎罰制度減少不良行為、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等。不過,麥永接稱藥物有可能引致不同的副作用,例如胃口變差、失眠等。患者應定時覆診,以調整藥物的份量減輕副作用的影響。

過度活躍症患者服藥後或會出現副作用。(istock)

確診ADHD兒童達1.4萬人

醫管局回覆查詢,於2017至2018年,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門診的穩定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約為85個星期。而緊急及半緊急個案的輪候時間中位數分別維持在2星期和8星期內,符合醫管局的服務承諾。若病人的精神狀況有變,可到所屬的精神科專科門診再次接受評估,以判斷是否需要提前診期,或可考慮到急症室求診。

而於去年,在醫管局接受治療並確診為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18歲以下精神病患者人數為14,000,較2016-2017年度增加1,300名。而截至2018年3月,醫管局精神科共有347名醫生,當中包括支援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服務。醫管局會繼續監察及檢討精神科服務的供求情況,確保服務切合病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