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職人】港媽棄高薪成園藝治療師:生命影響生命 充實長者人生

撰文:李家偉
出版:更新: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隨著政府將長者綜援年齡門檻上調、派發「關愛共享計劃」4000元等政策實施,社會亦開始重新聚焦於長者問題。
事實上不少長者因為了無牽掛、身體機能老化等,不單導致生理,甚至心理、精神上亦出現疾病。而70後媽媽陳詠欣卻決定放棄高薪工作,投身園藝治療行業,透過種植活動幫助長者走出陰霾,鼓勵他們好好生活,冀以「生命影響生命」。
除了希望幫助他人,陳詠欣亦希望以自己作為模範,讓兒子明白「人生可以有其他選擇,可以做自己想做嘅嘢。」

陳詠欣曾經亦是一個迷茫的文員,機緣巧合下遇到一個改變一生的決定。(洪嘉徽攝)

有人從小已立志,要成就心目中的「我的志願」,但社會上更多的人是漫無目的地工作;以為栽種植物,只是簡單的付出是耐性,但原來植物倒過來,卻令人明白生命的意義,讓長者發揮長處,令人遠離只談金錢的世界。

完成一個人生目標後 工作熱誠減退

曾在大學修讀公共行政,又遠赴澳洲攻讀公共衛生課程,陳詠欣形容自己一直都希望服務社會,但只有方向沒有目標,「點樣幫、用咩幫人,當時係完全唔知。」在銀行工作七年,途中認識到現時的丈夫,後來完成了其中一個人生目標:組織家庭;豈料對工作的熱誠卻慢慢減退。也難怪,陳詠欣指當初投身銀行業,其實是希望可為結婚做好準備。

陳詠欣提到,為向長者提供感官刺激,大多分配給他們的植物皆以香料為主。(洪嘉徽攝)

受植物生命力感動後投身園藝治療

工作以外,她一邊騰出空間休息,一邊尋找課程報讀,曾參加心理學、兒童理財等不同的課程,輾轉間首次接觸到園藝治療。那時陳詠欣的婆婆剛去世,教師稱園藝治療可以服務善終病人,更提到「植物可以聯繫到死者及家人」,陳詠欣指「當時已覺得園藝治療好有意義,但都只係聽完就算。」完成課程後,她拿了一棵合果芋回家;然而誰又料到,這會是改變她一生的植物。

用3年時間尋找未來路向 親見植物頑強生命力 

在接下來的三年間,她透過不同課程,尋找未來的路向;正當迷茫之際,她稱卻不經意看到窗旁的那棵合果芋。她憶述,曾經外遊整整一周沒有澆水,「當時返到屋企(合果芋)就快謝,但淋完水又起返身」;又指曾經試過整棵盆栽,跌到樓下的冷氣機槽「粉身碎骨」,回到家中重新安放種植,竟然可以起死回生。她概嘆植物的生命力強,當下就有感悟:「我或者都可以試吓(做園藝治療師)。」現時回想,她亦希望可以將植物鼓勵人的精神承傳,「就好似當初佢(合果芋)鼓勵到我一樣。 」

園藝治療師課程設兩年共400小時實習

經歷一年課程、兩年共400小時的實習經驗後,陳詠欣至今已成為註冊園藝治療師近一年,至今已接觸過超過500個人士。服務使用者可以是小朋友、精神康復者、唐氏綜合症的病人等等,但最主要的使用者仍是年邁長者。

盆栽可發揮長者長處 成長者寄託

她解釋,比起其他的使用者,長者能夠花更多時間及耐性,「如每日唔同時段,因應陽光將盆栽搬去唔同位置,呢啲係你同我都唔會做嘅嘢。」認為園藝正正可以發揮到長者的長處。而盆栽更可以成為長者的寄託,讓已無牽掛的長者好好照顧。

從服務中感受到老夫婦以「生命影響生命」

陳詠欣又提到曾經服務到一位婆婆,自信不高,常以「咩都唔識」推搪園藝工作。但直到有一次她突然很快就完成園藝手作,才發現婆婆在家中將一枝薄荷分株成八枝,慢慢練習,而丈夫亦為此特意建造一個盆栽架,好讓八棵薄荷都可以「曬太陽」。

透過服務為兩夫婦重修舊好,陳詠欣指當時真正感受到「生命影響生命」。(資料圖片)

透過種植,婆婆與伯伯二人增加了溝通,感情也因而昇華,甚至在報告時亦特意帶同丈夫前來,兩人臉上掛上幸福的笑容;能將知識轉化成可以幫助人的力量,陳詠欣表示,當時真正感受到「生命影響生命」,原來治療除了可以幫助老人,更可充實了兩個人的人生及感情。

丈夫由反對到默默支持 更獲社創基金​提供資助

由對植物毫無認知,到開始認識園藝治療,然後參加課程成為註冊園藝治療師,現時更視其為終身職業;陳詠欣指除了因為社創基金提供資助,令她獲得一個嘗試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家庭的支持。

她提到丈夫現時為「養起頭家」,仍在銀行工作。當初她決定要辭職轉為成為註冊園藝治療師時,丈夫當然是強烈反對:「開頭仲會同我講opportunity cost(機會成本),問我『你知唔知損失咗幾多年薪?』」但隨著丈夫理解到她的堅持及得著,他亦開始欣賞園藝治療,更曾向她表示「有時間都想做!」

脫離金融業投身園藝治療,陳詠欣稱「希望畀仔仔知道人生可以有其他選擇,可以做自己想做嘅嘢。」(洪嘉徽攝)

除了丈夫,陳詠欣的家庭裡還有一個兒子。她提到,兩夫婦都曾經在金融行業工作,同樣認為工作「好大壓力,唔係人生想要嘅嘢。」現時脫離金融業投身園藝治療,她直言希望可以成為兒子的模範(role model),「希望畀仔仔知道人生可以有其他選擇,可以做自己想做嘅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