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赴日本跑馬拉松突暈倒賽道 仁安醫院數據:1%病人心血管異位

撰文:袁澍
出版:更新:

渣打香港馬拉松將於下月(2月17日)清晨開跑,然而近年渣馬選手參賽期間受傷事件屢見不鮮,本港22年間更有5名跑手死亡,其中亦涉年輕及專業跑手。46歲跑手吳國峰有超過10年跑馬拉松經驗,每年都做身體檢查未發現任何異常,2018年4月在日本靜岡縣跑馬拉松時,卻突然暈倒,險些猝死;回港後透過心臟造影檢查,才發現自己是隱性心臟病患者,其右冠心動脈有異位情況。
仁安醫院心臟中心總監李少隆醫生指,渣馬比賽猝死個案有不少是因為隱性心臟病所致;而醫院去年亦有大型調查指,接近1%的人存在冠心動脈異位而不自知。情況嚴重的患者在劇烈運動時,冠心血管遭大動脈及肺動脈擠壓導致心肌缺血,極易猝死。

仁安醫院李少隆醫生指,心臟上有三條血管為心肌提供氧氣、血液,若因異位而被擠壓,在激烈運動時很容易致命。(盧翊銘攝)

吳國峰今年46歲,跑步經驗豐富,參加馬拉松跑步已經10年有餘。去年2月,吳先生曾在日本愛媛縣跑馬拉松時短暫暈倒過,但由於很快甦醒則不以為意。

然而,死神很快再找上門。事隔一個月,即去年3月他在日本靜岡縣跑馬拉松,在最後10公里處突然失去知覺,倒在賽道上。救援隊趕到時,他已經失去脈搏,心電圖顯示心室纖維顫動,透過體外除顫器對吳先生進行電擊治療,才撿回一條命。

去年3月,在日本靜岡縣跑馬拉松的吳國峰突然暈倒,經過急救才撿回一條命。(盧翊銘攝)

每年健康檢查 無三高症狀

吳先生搶救後,很快醒來,並被送至當地醫院,初步檢查心臟功能正常。回到香港後,李少隆醫生深感奇怪,於是安排吳先生做電腦掃描心臟造影,才發現他有右冠心動脈異位情況,心臟右側血管在劇烈運動時,遭到大動脈及肺動脈擠壓,造成心肌缺血而暈倒在賽道上。

吳先生坦言,自己多年來都會例行身體檢查,包括心電圖、運動心電圖等,從未發現任何問題,更沒有例如三高等明顯的冠心病風險因素。他平時還會踢足球、體力良好,「從未諗過會有這個問題。」

仁安醫院調查:近1%人有先天及隱性心臟病

李少隆醫生指,「冠心動脈異位是先天性心臟病,雖然大部分都相對安全,但個別的情況屬於高危險,容易引發猝死。」去年,仁安醫院對此類病例做了調查,成功分析了10,098名病人,他們過去5年(2013-2018年)都做了心臟電腦掃描血管造影檢查,發現共有98位病人有冠心動脈異位的情況,大約佔0.97%。

李續指,心臟上有三條主要的血管為心肌提供氧氣和血液,若有一條遭到大動脈及肺動脈壓迫,很容易導致劇烈運動時,心臟有部分缺氧而令人猝死。他形容,心脈血管如同一個大泵,除了在內部阻塞,也會因外部擠壓而功能失常。

李醫生以水杯及管子舉例,示意若因為冠心血管異位而受到擠壓的狀況。(盧翊銘攝)

1%比例屬正常 非人人需要心臟造影

李少隆指出,接近1%的比例在全球範圍內屬於正常,其中大約有四、五成病人屬於高危情況,他們在平時不會有明顯症狀,普通的心電圖、運動心電圖未必能發現問題,只有通過心臟造影的方式,才能觀察到冠心血管是否受到擠壓。

他補充說,儘管冠心血管異位在嚴重情況下會致命,但並不推薦所有人接受心臟造影檢查,一方面是因為患者比例不高且情況非高危,另一方面若不參加「持續性強烈」運動,大多屬低風險。他又指心臟造影手術需要注射顯影劑,有影響腎臟的風險,市民應衡量風險再決定是否檢查。

吳先生做完手術後,已經慢慢恢復了跑步習慣,將在下月挑戰渣打馬拉松全馬。(盧翊銘攝)

手術後「氣好咗」 即將再戰渣馬

透過外科手術,吳先生的冠心血管不再受到擠壓,他形容自己明顯感覺「氣好咗」,住院一周便出院,一個月便在醫生指導下,開始慢慢恢復運動。上個月吳先生已經參加了街馬,並成功完成;他亦要參加下個月的渣打馬拉松,再次挑戰全馬。

吳先生表示,參加馬拉松的運動員應該做好常規體檢,對自己的身體有所了解;另外他更呼籲香港跑手不要在賽道上手拉手「一字排開」,以免有跑手受傷、暈倒,阻礙道路,影響救援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