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政策分析】香港生育率奇低 政府應推動「生仔救港」?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情人節又到,有另一半的如何過節、單身一族如何「避閃光彈」,從來是永恆的話題。但相對單純的男歡女愛,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點,甚至會驚動政界和官方層面,就是生育率偏低。因為生育雖是個夫妻間的選擇,但一個社會整體生育率偏低,可能牽扯到人口下降、經濟萎縮等問題,甚至引發政治矛盾。
其實除香港之外,環顧全球先進國家和地區,都會面對生育率偏低的問題,部分政府會主動用政策介入,鼓勵生育。在本港,由於生育率一直低下,政界亦有聲音要求政府介入支持生育。而生仔問題更牽動中港矛盾,部分本土主義者更會恐懼過多的新移民會衝擊本地文化,主張「生仔救港」云云。
不過鼓勵生育政策的成效一直都是疑問,例如補貼生育的成本並不低,而即使政府有能力承擔,外國經驗亦告訴大家,政府政策介入後成效都非常有限。所以政府固然有需要檢視生育率是否過低,但社會難以對政策介入存有太大期望。

為鼓勵生育、增加國家人口,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án)2月10日宣布,育有4名或以上子女的婦女可終身豁免繳交入息稅。(路透社)

匈牙利極右總理:我們要的是匈牙利孩子!

匈牙利政府周日(2月10日)公布一系列鼓勵生育政策。按照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án)的計劃,主要的措施包括向生育家庭提供免息貸款,生第二胎後可豁免部分貸款額,生第四胎可終身免交個人所得稅;3孩以上家庭可獲資助購買七人車;承諾3年內增設2.1萬所公立托兒所;向照顧孫兒的老人提供津貼等。據匈牙利國營通訊社報道,預料該計劃在2020年,會耗資1,500億福林(約42.1億港元),但當地有輿論質疑成本過高。

其實這是匈牙利政府的「救亡」政策,因為匈牙利生育率偏低,女性一生平均生育1.45名孩子(下稱生育率),在美國中情局《2018年世界概況》的224個國家和地區之中排行204,亦低於2.1的人口更替水平。而且東歐國家加入歐盟後,大量青壯年人口被吸引到西歐國家發展,匈牙利也不例外。上述現象導致匈牙利人口老化及減少,勞動力不足,經濟萎縮。據外媒統計,該國每年人口減少3.2萬人。

更為核心的問題,是由於近年穆斯林國家難民湧入,匈牙利現任右翼政府極力反對,認為這會「溝淡」當地人,甚至曾因為排斥難民被歐盟罰款。歐爾班在演辭之中,甚至表明「我們要的不是數字,我們要匈牙利孩子!繼續接收移民即是投降!」

如何鼓勵人民生育,是不少現代化國家和地區,都相當頭痛的問題。(資料圖片)

香港人口增長靠內地新移民 燒至中港政治矛盾

在香港,生育率偏低的情況更加嚴峻。在上文提及的《世界概況》,香港生育率在224個國家和地區之中排行尾四,只有1.20,只高於台灣、澳門和新加坡。

根據政府在2015年發表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報告,推算到2041年,本地自然人口(出生減死亡)會出現負增長,減少30,200人,但持單程證來港人士將會多達54,800人。報告明言單程證新移民是香港人口增長主要來源。

令問題進一步加劇的是,由於近年出現中港矛盾,有部分政治勢力尤其本土派,對於內地新移民抱有戒心,指控他們「溝淡」港人、邊緣化廣東話,成為近幾年本港政治衝突的觸發點之一。甚至有部分「陰謀論」指出,香港政府是刻意製造不利本地人生育的環境,製造出住屋短缺、學位不足、醫院逼爆等問題,再大量輸入內地新移民,加快「溝淡」港人。

單程證新移民是香港現時及未來的人口增長主要來源,部分政治團體質疑這是「溝淡」港人。(資料圖片)

港府研究人口政策 不主張積極介入生育

撇開上述陰謀論,相比不少外地政府積極鼓勵生育,香港政府則顯得不太熱衷。港府在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報告中,也提及過鼓勵生育政策,但政府表示,無意干預個別家庭生兒育女的決定,認為推動家庭友善僱傭措施等以營造有利生育的大環境,更符合香港的整體需要。當局不主張大力介入,或是直接現金資助鼓勵市民生育。

針對這個問題,近年政界不分黨派,都建議過政府以更積極政策鼓勵生育。在2015年12月的立法會內務委員會特別會議,多名議員向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主席、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問及鼓勵生育政策。劉慧卿要求政府改善青年人的發展難題;葛珮帆要求政府增加輔助生育及課餘託管服務;陳恒鑌則關注房屋問題,要求政府再進行更全面的研究,找出鼓勵生育的方法。

當時林鄭月娥的總體回應,是政府願意做一些細節上的調整,例如提高子女免稅額、增強支援家長,以改善育兒條件。不過她亦「潑冷水」,多次強調生兒育女是個人決定,要考慮很多不同因素,即使政府做齊這些政策改善育兒條件,也不代表有成效。

現任特首林鄭月娥曾主理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但她對於政府介入鼓勵生育有一定保留。(資料圖片)

新加坡經驗:政策促進生育 住屋條件佳 生育率一樣排榜尾

港府對鼓勵生育態度冷淡,也並非毫無道理。因為參考其他先進國家和地區的例子,即使政府啟動政策鼓勵人民生育,並改善生活環境,實際效果亦未必有保證,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新加坡。

星洲政府生育相關政策其實頗為進取,例如政府有設立組織專門服務單身群體,和交友平台合作舉行各式各樣的相親活動,更補貼單身男女的約會開支;至於香港不少人歸咎家庭不願生育是因為居住環境擠迫,但新加坡房屋政策完善,逾八成人居於組屋,人均居住面積達323平方呎,比香港的161平方呎大整整一倍。不過新加坡生育率長期處於全球最低,2018年只得0.84。

新加坡政府為撮合單身男女,「主動出擊」辦活動並資助他們約會,但整體對生育幫助有限。(資料圖片)

政策未必能直接鼓勵生育 但「撮合」可成第一步

所以,當社會討論「鼓勵生育」時,首先需要思考一個問題:這是否政策層面可以處理得到。生育意願涉及社會文化、生活模式改變、家庭關係等等,這未必是一個政府能力所及可以處理。政府可以在若干細節作出修補,例如提供財政誘因、改善育兒環境,但最多只能作為輔助。所以要說政府未有積極鼓勵生育,是刻意不鼓勵本地人生育,目的是要引入移民「溝淡」香港人,這指控其實欠缺基礎。

當然,這並不代表政府應對於鼓勵生育「放軟手腳」,尤其現代社會生活節奏急促,市民沒有足夠時間結識另一半,大可考慮新加坡的形式,由政府牽頭出資撮合單身男女,縱使不一定「包生仔」,起碼也是個好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