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暢泳後染食肉菌 割大腿皮植手臂:割我一邊唔夠又割另一邊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手臂上不足一厘米長的小傷口變成嚴重感染,最後幾乎整個前臂要接受植皮手術,這個無妄之災令現年78歲的黃先生不敢再忽視食肉菌的禍害:「身體一直很好,沒有想到兩日就變得這麼嚴重」。
將軍澳醫院過去五年共接獲15宗食肉菌感染個案,當中只有一半患者找到感染源頭,有5人接受清創手術及抗生素治療後仍然不治。有骨科專科醫生提醒,這些惡菌可經傷口、進食生或未徹底煮熟的貝殼類海產傳播,當出現皮膚紅腫、發高燒、發冷等症狀,應及早求醫,情況惡化可引致器官衰竭、死亡。

黃先生的左手被窗戶的金屬邊割傷,豈料迅速演化成食肉菌感染,元兇是創傷弧菌引起的傷口感染。(勞敏儀攝)

暢泳後即晚發冷發熱 翌日急症室求診

在兩年多前,黃先生在抹窗期間,左手被窗戶的金屬邊割傷,造成不足一厘米長的小傷口,其後曾為傷口作基本消毒,並貼上膠布。他在翌日如常到銀線灣暢泳,突然看見手臂出現一條血絲,原來傷口破裂,上岸後馬上找救生員再次清理傷口。

當天晚上,黃先生出現發冷發熱的病徵,第二日才到急症室求診。他當時的左手已腫脹及有水泡,入住骨科病房時發燒,醫生懷疑他染上壞死性筋膜炎(俗稱「食肉菌感染」),為其進行清創手術去除壞死組織,其後發現是由創傷弧菌引起的傷口感染。

原本不足一厘米長的傷口,最後幾乎整個前臂要接受植皮手術,影響黃先生的活動能力。(勞敏儀攝)

注射百多針抗生素 皮膚永留疤

「我看見自己的血管、骨頭,後來要割我(大腿)的皮移植手臂,第一次割我一邊(大腿)三、四片,不夠用後,又割了另一邊三、四片」

黃先生因這次食肉菌感染,住了超過一個月醫院,期間反覆清洗傷口、注射抗生素「打了百多針都有」。雖避過截肢,黃先生指離開醫院後,仍多次接受物理治療,曾供皮及植皮的部位也不時感到痕癢,至今年才稍為恢復精力,但有時仍感筋骨活動時不太自然,一直有運動的他感慨:「身體一直很好,日日做運動,我也沒有想到兩日就變得這麼嚴重,現在也不敢游水」,原本光滑的皮膚留下不可磨滅的傷疤。

賴錦強醫生(左)指出,當出現皮膚紅腫、發高燒、發冷、全身乏力等症狀,有可能是食肉菌感染,嚴重時可導致多種器官衰竭及死亡。(勞敏儀攝)

食肉菌感染死亡率達三成 15病例5人死亡

所謂「食肉菌」感染,可由多於一種細菌引致,包括甲類鏈球菌、創傷弧菌、雷伯氏桿菌屬、梭菌屬、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和嗜水氣單胞菌,免疫力不足及長期病患人士都是高危一族,例如黃先生本身就患有高血壓。當中,創傷弧菌常活於和暖海水,由它引致的食肉菌感染死亡率大約是30%,可透過傷口,尤其當傷口或軟組織接觸到活於海水或海產內的細菌時,又或進食生或未徹底煮熟的貝殼類海產(特別是從和暖海水中捕獲的蠔)而感染。

將軍澳醫院骨科駐院專科醫生賴錦強表示,在2014年至今年3月期間,共接獲15宗食肉菌感染個案,年齡介乎39至83歲,有約一半患者是傷口受到感染,有三人需要截肢;亦有五人接受手術及抗生素治療後,仍在三至十日內死亡。他補充指,其中四名死者有長期病患,如肝衰竭、腎衰竭等,其中一、兩人沒有表面傷口,只是突然發現腳部出現紅腫。他解釋,一旦受惡菌感染,產生的毒素可在短時間內破壞器官;細菌若迅速擴散,即使做清創手術也無法清除,有患者或因此而要截肢。

賴錦強強調,細菌無處不在,當市民出現皮膚紅腫、發高燒、發冷、全身乏力等症狀,有可能是食肉菌感染;若不及時求醫,皮膚會發黑及中心有麻痺感,形成水泡及出現敗血症,嚴重時可導致多種器官衰竭及死亡。

至於如何避免感染食肉菌,賴錦強醫生有以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