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情緒困擾求助個案超越雨傘運動 專家籲抽離看事件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港府擬修訂《逃犯條例》引起社會廣泛爭議,爆發警民衝突,社會撕裂,未有因政府「暫緩修例等法案自動失效」而回復正常,反對修例及支持政府市民各走向極端。
有精神科專科醫生及註冊心理學家均表示,本月內接到多宗求助。其中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稱,過去半月因政治議題及社會氣氛出現情緒困擾的求助者,比2014年雨傘運動時多出兩倍,提醒市民若難以自控、通宵達旦地不斷閱讀及轉發與自己立場一致的新聞或消息,並影響到學業、工作或家庭關係,屬嚴重情況,須正視並避免不間斷地查看網上留言,「不看不等於犧牲公民意識,只是抽離地了解事件,嘗試代入政府決策者、警方高層、示威領導者、記者角度出發思考,別因受情緒影響而選擇性接受信息。」

數月來的反對修例風波仍未解決,本月兩度有大規模遊行,不少人出現情緒困擾。(資料圖片)

註冊心理學家:要留住生命長期抗戰

港府擬修訂《逃犯條例》令本港社會紛爭不斷,民陣本月兩度發動上街反對修例,分別有103萬及200萬參加,報稱人數高於警方公布的高峰期人數(分別24萬及33.8萬人)為多。

政府堅持「暫緩修例等法案明年7月自動失效」,堅拒直接宣布「撤回」修訂,令爭議未能停止,甚至有反對修例者以犧牲生命來表明反對修例。註冊心理學家蔡穎妍指出,本月至少接獲逾十名不同年齡、反修例市民求助,當中年輕人為主,有人認同偏頗想法,甚至認為犧牲性命對事件有正面幫助。她提醒若留意到身邊親友出現極端想法,可互相提醒「要留住生命長期抗戰」。

他們有種錯覺,以為墮樓身亡的反修例人士是英雄,誤以為死可以令事件向正面方向發展,但是必須留住生命長期抗戰,才可以繼續表達意見。
註冊心理學家蔡穎妍

精神科專科醫生:無力感可致情緒困擾者問題惡化

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亦直言,過去兩周收到逾60人因政治議題或社會氣氛而求醫,人數比2014年佔中時期多出兩倍,當中以30歲或以下年青人為主,當中包括學生及在職人士。他形容情況令人憂慮,建議市民避免長期透過社交媒體閱讀及轉發相關報道或消息。

他舉例指,其中一名18歲男生,由於他接收的消息來源主要來自社交媒體,漸漸出現極端想法,「希望以暴易暴,更廢寢忘餐地日夜看新聞、轉發新聞,沒精神上學,持續兩周記性變差,甚至開了水龍頭後不記得關。」

傅子健解釋,社交媒體多按使用者的習慣及喜好來顯示新聞報道或帖文,令人易產生「確認偏見」(英文為Confirmation bias),即個人會選擇性,甚至帶偏見地收集及接收有利支持自己已有想法的消息。是次網上意見兩極,長期觀看同一立場的資料易令人思想偏頗,加上一般市民在此議題上沒重大影響力,易感到無力,可令本身有情緒困擾的人士病情急轉直下,出現偏激、暴力想法。

警民衝突一直未平息,且有惡化趨勢。(資料圖片)
非黑即白無助解決社會難題,嘗試以第一身代入不同決策者、警方高層、示威領導者、記者等身份思考,有助消化整件事;避免與同一立場的激烈想法者接觸,而是應該與自己持相反意見者討論,因為接觸與自己意見相反的想法,可以更透徹地了解事件,在掌握正反意見後,更能保持冷靜、有理有據地說服他人。
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

傅子健醫生提醒,若發現自己或親友持續難以自控地、甚至通宵留意新聞、轉發消息及留言,關注程度已達影響學業、事業或家庭關係,屬嚴重情況,必須正視;親友宜多加開解,並與其一起以第一身代入決策者、警方高層、示威領導者、記者等身份思考討論,協助當事人持平思考,若情況持續,又或當事人出現情緒困擾,失眠、體力下降、記性轉差、決議能力低、難以進食等情況,顯示其情緒難以負荷,須盡快向社工、心理學家或醫生等專業人士求助。

建議

1/收到信息別即時轉發,應冷靜思考,並留意具公信力媒體報道確認真偽
2/與自己持相反意見者討論,可更透徹了解彼此意見,冷靜、有理有據地說服他人
3/若難以自控地不間斷留意、轉發相關新聞及最新消息,在不同專頁中留言,屬嚴重情況,宜嘗試以代入不同決策者、警方高層、示威領導者、記者等身份思考,有助更客觀地分析現況

求助網站和熱線: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熱線:23892222
醫院管理局精神健康專線:24667350
東華三院芷若園熱線︰18281
撒瑪利亞會熱線︰28960000
社會福利署熱線︰23432255
生命熱線:23820000
學友社學生熱線:25033399
利民會《即時通》:35122626
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Open噏」24小時網上輔導:91012012(S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