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內地網上只容一種聲音 民眾難汲取歷史教訓

撰文:勞顯亮 袁澍
出版:更新:

內地嚴控新聞報道和輿論方向,社交媒體亦要與官方報道口徑一致,過去三個月,微博、微信刪除大量與香港反修例示威有關的帖文,曾來港親身採訪的專欄作家,亦因發布過遊行相片被公安約談。有內地傳媒工作者向《香港01》透露,除非獲所屬機構派到香港採訪,否則近三個月不能私下來港。學者分析,在社交網站只容許一面倒的聲音,長遠令內地民眾不能在新聞和歷史中汲取教訓,更可能令用於抹黑的「假現實」自我實現。

內媒喧囂系列

(一)內媒報道的沉默與喧囂 學者:激起民族情緒嚴防效仿(二)內地網上只容一種聲音 民眾難汲取歷史教訓

7月21日,深圳專欄作家、中山大學博士陳純來港參加新聞界靜默遊行,在內地被標籤為「港獨」,被公安約談。(資料圖片)

內地傳媒工作者:赴港旅遊須領導批准

內地的新聞傳媒均由官方控制,一名不願具名的內地傳媒工作者向《香港01》記者表示,從6月開始,其所屬的傳媒機構已下令,到香港旅遊要經領導批准,不能私自到香港,亦被警告不能隨便在網上發表與香港有關的消息。他認為,內地傳媒派到香港前線採訪的記者均是「根正苗紅」,因為擔心報道犯政治錯誤。

+7

專欄作家來港出席新聞界遊行後 被公安約談

官方記者不能擅自來港採訪,自由撰稿人來香港亦可能惹麻煩。廣州中山大學哲學博士、專欄作家陳純,7月14日來港參加「新聞界黑衣靜默遊行」,並將相片發布到微信朋友圈。不過很快他的相片就被人截圖和被貼上「港獨博士」等標籤發到微博,大批網民湧入留言、謾罵,甚至威脅要禍及其家人,他亦因此被內地公安約談。

陳純接受《香港01》記者訪問時表示,他在公安局十多個小時,公安複製他手機內的文件,要查問他參與遊行的細節,與誰一齊去,是否涉及暴力衝擊等。當日的新聞界遊行獲得警方不反對通知書,並無任何衝擊,但陳純認為,公安似乎在找他支持港獨的證據,「若整場運動被定性為『港獨』,我很可能會被『連坐』,到時但凡任何偏向香港的聲音,全部都要『處理』。(公安在)找一些殺雞儆猴的,我現在福禍難料。」

傅景華發現近月內地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大量關於香港的文章都被刪除,官方限制討論,亦擔心民情過於高漲,難以讓步和妥協。(余俊亮攝)

近月狂刪涉港帖文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副教授傅景華2012年前創立「微博視野」計劃,追蹤超過10萬個微博帳號和兩千多個微信公眾號,分析被刪除的帖文和新聞。他發現近月大量關於香港的帖文被刪,即使與反修例無關亦不能倖免。如8月10日一篇《往事回首:我絕不相信香港人是壞人》文章,僅回顧香港人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捐款最多,呼籲大眾不要污衊香港青年,最終被刪。

傅景華亦發現,太激進的文章亦會被刪,如8月12日一篇《香港阿sir,撐你到底!我們向香港暴徒秋後算帳的日子快到了!》在發布後不久,便遭到刪除。他認為類似想要「教訓一下香港人」的文章,會令內地民情升溫得太高。

閭丘露薇曾研究「港獨」的報道,指最初是官媒在2014年為了打壓反對派而塑造出來的概念,後來已經廣泛出現在傳媒報道中,更有打着港獨旗號的政治人物。這類塑造的「假現實」扣帽子,可能因此自我實現。(葉家豪攝)

閭丘露薇:內地不容討論中獲取資訊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前鳳凰衛視全球新聞總監閭丘露薇在微博擁有近800萬追隨者,她說以前微博在某種程度上主導了社會議題的「議程設置」,但現在她已不能如從前一樣暢所欲言。

她曾試圖在微博貼出一些「另一邊的聲音」,特意選擇親建制港媒的新聞報道,但仍被刪帖,「官方不希望人們討論,所有人只能跟着官方口徑。內地的民意未必影響到香港的運動,但香港的事件或許會讓他們看到希望,這是中央政府最不想看到的。」

現時閭丘露薇的微博有專人手動篩查,即使有網民將她在Twitter或Facebook的言論搬到微博,繼而質疑她的立場,亦會被刪除,「儘管他是支持國家的,但是那些言論裏透露了太多關於香港正在發生的事情的信息,這也是中央不想讓民眾看到的。」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承認,內地有嚴格的互聯網管理制度,目的是要防範香港的混亂傳染到內地去。他坦言不少內地人像他一樣,會翻牆上網,直言只是看,但不發表言論,不會有什麼後果。

每年六四都是內地網站重點監控時刻,不容討論。學者認為人民不認識歷史,難以汲取教訓,容易重蹈覆轍,例如會輕易說出動解放軍鎮壓,卻不知道出兵的後果。(Getty Images)

自我審查留言 難評估內地民意

大眾傳播理論中有「沉默的螺旋」概念,即少數派的聲音會愈來愈小、多數派的聲音則變大,內地嚴控輿論,近年更有不少以言入罪的例子。傅景華說,內地網上的「憤青」、「小粉紅」,都是講得最大聲的人,他相信不少內地年輕人翻牆上網接觸到其他聲音,有不同想法,只是不敢出聲。

閭丘露薇亦認同,不信任官方的民眾也未必敢發聲,因而難以估計內地的民意,未必對官方塑造的「暴力顏色革命」照單全收,「有思考能力的人就會問,為什麼有些聲音你永遠聽不到?但有些描述卻永遠可以暢通無阻?」 她覺得,當新聞和歷史被刪除,民眾和政府以為不存在就不會警覺,可能重蹈覆轍,例如內地民眾不知道六四事件的前因後果,就會輕易說出「派解放軍到香港」的話,但這些人完全不知道派軍隊的嚴重性,若決策者亦不知道歷史,則更危險,會造就更多悲劇。

用一些手段塑造一個「假現實」扣帽子,亦可能因此自我實現。閭丘露薇舉例,是次用來質疑反修例運動的「港獨」標籤,最初是官媒在2014年為了打壓反對派而塑造出來的概念,到2015年時任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批評港大《學苑》的文章《香港民族論》才讓社會廣泛認識,但到了2016年的立法會補選中,真的出現了港獨主張的候選人,到今日「港獨」一詞已廣泛出現在傳媒報道中。

內地有嚴格的互聯網審查,學者指,在現時政治氣氛下,民眾不敢發聲。(資料圖片 / 羅君豪攝)

上文節錄自第179期《香港01》周報(2019年9月9日)《社交網只容一種聲音 民眾難汲取教訓》。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