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港大醫學院長梁卓偉︰大學陣地戰與Be Water背道而馳

撰文:李恩慈
出版:更新:

反修例風波不斷,上月11日開始,網民發起「三罷」行動,相繼觸發了本港各間大學的連日攻防戰,當中以中文大學和理工大學的戰況尤為激烈,在社會引起極大迴響。香港大學醫學院的Facebook專頁今日(3日)貼出院長梁卓偉的文章。他在文中表示,中大和理大淪為戰場的畫面令他「心如刀割」,又指出這種陣地戰與「Be Water」策略背道而馳。他稱,努力去挽回幾代人對香港和未來的信心等同挽救香港,守護每一個香港人的未來。

港大醫學院長梁卓偉:看見中大、​理大一片頹垣敗瓦 「實在心如刀割」

梁卓偉文章以《守》為題,指出過去一個月,反修例風波捲到大學校園,各間院校包括港大均遭受影響,只能用「驚心動魄」來形容其心情。他表示,作為高等教育界一員,看見中大和理大校園內一片頹垣敗瓦,「實在心如刀割。」他續稱,校園變成了「陣地戰」戰場,校園內的人突然要準備與外面的人性命相搏,與所謂「Be Water」的策略,完全是背道而馳。

他指出,校園的硬件損毁只是「皮外傷」。大學變成了戰場,學習和研究都受阻,原定的教研工作也無法進行。他認為,人才是大學的命脈,一旦一流的師生選擇離開,才是真正要害的「內傷」,可以為大學帶來深遠的影響。而在社會,最嚴重的亦是對人心的傷害,「我們都傷心、悲痛、憤怒,甚至對未來絶望。」

看見中大和理大校園一片頹垣敗瓦,作為高教界一員,我實在心如刀割。大學校園突然間變成了「陣地戰」戰場,設施被破壞,實驗室內的化學原料被拿走,校園內的人突然要幪起臉來又拿起武器,準備與外面的人性命相搏,這與所謂「Be Water」的策略,完全是背道而馳。
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
+1

擔心下一代未來會受到仇恨薰陶

梁卓偉表示,大型衝突中的參與者大部分是年輕人,他們所遭受到的身心傷害難以估計。他表示擔心「下一代未來亦會受到仇恨薰陶,社會中理性的空間將會越來越少,取而代之是培養極端思想的土壤。」因此,他認為社會中的問題不只是所謂失去一兩代人,整個社會可能要面對持久的仇恨和對立,不可能是一件好事。最後他指出,不放棄任何人,努力去挽回幾代人對香港和未來的信心,其實就是挽救香港,守護每一個香港人的未來。

梁卓偉表示,努力去挽回幾代人對香港和未來的信心,其實就是挽救香港,守護每一個香港人的未來。(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梁卓偉撰文全文↓↓

【大醫細語】守

//不放棄任何人,努力去挽回幾代人對香港和未來的信心,其實就是挽救香港,守護每一個香港人的未來。//
----------------------------------------

我只能用「驚心動魄」來形容過去一個月的心情,相信大家和我一樣,多少個夜晚無法成眠。修例風波終於捲到大學校園:先是中大,然後理大,其他院校包括港大亦遭受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差點出現大規模衝突。今天薄扶林的片刻寧靜實在得來不易,我們還未敢鬆懈。

事情的觸發點是11.11的「大三罷」。當天大清早,多間大學外相繼出現堵路並陸續被示威者佔領,大學被迫停課。中大「二號橋」發生衝突的同時,港大這邊其實亦發生過對峙,好幾次幾乎就要擦槍走火,一衆同事們合力從中斡旋,疲於奔命於校園和橫跨薄扶林道的兩條天橋間,用盡方法勸止任何一方訴諸武力,筋疲力竭。

看見中大和理大校園一片頹垣敗瓦,作為高教界一員,我實在心如刀割。大學校園突然間變成了「陣地戰」戰場,設施被破壞,實驗室內的化學原料被拿走,校園內的人突然要幪起臉來又拿起武器,準備與外面的人性命相搏,這與所謂「Be Water」的策略,完全是背道而馳。到底是甚麼原因和力量,將校園推到這個狀態?執筆至此,我彷彿又聽到互相指駡的聲音,社會上無日無之的鬥爭,成為了燃點暴力的引線,對立的香港,始終找不到出口。

有同學跟我說,他們不能接受自己的校園被「入侵」,必定會捍衛到底云云。作為大學的一份子,對一磚一瓦都充滿愛護之情,相信總不會親手破壞。至於校外人士,無論他們對破壞的行為有如何緊密的邏輯論述,也不可能抹去當中不理性的情緒發洩。

盤點衝突的傷害,校園的硬件損毁縱使嚴重,但可能只是「皮外傷」。真正要害的「內傷」可以為大學帶來異常深遠的影響。民國時期教育家梅貽琦曾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大學變成了戰場,學習和研究都必然受阻,很多原定的教研工作也無法進行。人才是大學的命脈,一旦一流的師生選擇離開,原來打算加盟的又卻步,必然會傷害長遠發展。

放諸社會,香港也正遭受各式各樣的破壞,而同樣地不單只是實體的傷害。當中最嚴重的,肯定是對人心的傷害。我們都傷心、悲痛、憤怒,甚至對未來絶望。

在幾場大型衝突中,參與者大部份是年輕一族,最少的是只有十一、二歲的孩子。讓兒童及青少年參與政治運動甚至肢體衝突,他們所遭受到的身心傷害實在難以估計。衝突過後,思想亦難免會更走向偏激,一旦在他們的內心埋下了仇恨的種籽,讓仇恨陪伴他們成長,這思想很可能會主導他們的人生路向。我更擔心的是,他們的下一代未來亦會受到仇恨薰陶,社會中理性的空間將會越來越少,取而代之是培養極端思想的土壤。

所以,我們今天面對的問題,不只是所謂「失去一兩代人」,整個社會更可能要面對持久的仇恨和對立,無論你持那個政治立場,這結果都不可能是一件好事。有人說,今天我們提倡關心年輕人等如縱容,我卻想指出,不放棄任何人,努力去挽回幾代人對香港和未來的信心,其實就是挽救香港,守護每一個香港人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