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回顧】青協半年收700多宗修例求助 一成有高度情緒困擾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過去半年反修例示威中,不少年輕人均以不同方式參與表態。負責青協輔導熱線的媒體輔導中心單位主任范文星表示,反修例事件牽動年輕人情緒,每當警方大規模拘捕示威者、出現流血受傷事件等,求助電話便會增加,過去半年共接獲逾700宗相關求助,當中37.5%受中度情緒困擾,有抑鬱症徵狀;另有近一成屬高度情緒困擾,具自殺或自殘傾向。
范文星表示,反修例引起的衝突,令部份學生感悲傷、憤怒、無法專注學習,甚至失去學習動機。他建議家長應以子女情緒健康為先,學業為次要,給予時間與空間讓他們收拾心情,切忌不斷逼令他們溫習,「子女唔係好似機械人咁,撳個掣,就可以即刻轉換情緒。」

延伸閱讀:【2019回顧】文憑試生投身反修例半年:不想後悔 成績倒退成代價

香港青年協會的「關心一線」,由6月至11月,收到與反修例事件相關的求助個案有743宗,求助人有三成半是學生。(資料圖片)

四成求助者24歲或以下

香港青年協會的「關心一線」,由6月至11月收到743宗與反修例事件相關的求助。粗略統計,6歲至24歲佔43%,24歲以上佔約21%,其餘則未有分類。

按整體個案分析,9.2%個案高度情緒困擾,具自殺或自殘傾向個案;中度情緒困擾佔37.5%,個案有抑鬱症狀如失眠、食慾不振、退出社交社交互動等。一般情緒困擾佔最大多數,達53.3%,個案的負面情緒屬短暫性,毋須後續跟進。

負責熱線的媒體輔導中心單位主任范文星表示,這段期間接收的求助電話數字比平常日子較多,年輕人情緒健康令人值得關注。他表示,反修例事件直接或間接影響學生情緒,特別是每當有大批示威者或市民在衝突中被捕、受傷,求助電話即會急增。范指,學生會感到悲傷、憤怒、甚至產生罪疚感,以致令他們難以專注學習或失卻學習動機。

反修例運動牽動中學生情緒,有輔導熱線的社工指,每當有大規模示威者被捕等,會誘發學生負面情緒。(資料圖片)

朋友理大衝突被困 好友致電求助

范文星舉例,有應屆考生上月來電指,其朋友被圍困於理工大學,對方更向事主發短訊稱已寫遺書,令事主非常擔心,「考生坦言如果呢位朋友自殺死咗,佢都唔想繼續做人。」他續稱,該事主透露自己是前線示威者,在反修例事件中承受巨大壓力,失卻學習動機,即使收到學校通知因持續曠課有機會被勒令退學,他亦毫不在意,「佢覺得無動力去返學,因為就算返到學校,都唔會有心機去聽書。」

他指,大部份的熱線個案並非前線參與者,但亦會因為不斷關注事態發展,令他們難以集中溫習;每當見到一連串受傷或被捕事件,有部份人會產生罪疚感,「覺得自己對唔住佢哋(示威者)」。部份人更會對香港前境感得悲觀,情緒變得更加低落,認為毋須要考取好成績。

在現時的社會氣氛下,作為父母需要懂得如何與子女同行,而非只靠學校老師。圖為有教師上月入理大,勸走拒絕離開學生。(資料圖片)

家長應以子女情緒為先 勿逼令溫書追進度

文憑試開考日子逼近,家長或想子女盡快收拾心情溫習,范文星提醒,父母應在適當時機,才與子女討論學業進度,切勿措之過急,例如示威者大規模被捕,或容易令子女情緒低落,應避免催迫他們溫習。他續指,各人調節情緒的步伐不一,父母應以子女情緒健康為先,學業為次要,給予時間與空間讓他們慢慢恢復狀態,「夾硬逼都溫唔到書。子女唔係好似機械人咁,撳個掣,就可以即刻轉換情緒。」

他續稱,若家長想關心子女了解他們箇中感受,自己首先要保持冷靜,勿輕易因雙方政見、對示威手法的不同看法等,就輕易動怒指責。其次,父母應持開放態度,先聆聽子女的想法及感受,才分享自己的看法,甚至可藉提問引導他們思考。例如子女參與示威,應先着眼安全問題,討論不同的示威方式,需要承受什麼後果等,切忌強逼要求子女跟從自己建議,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范又鼓勵父母可以主動與子女一同了解新聞,以行動表現願意共同面對問題,「唔好活係平行時空,家庭對話只係流於飲飲食食,令子女覺得被隔離。」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