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自由指數創新低  逾六成半受訪記者稱遭警方暴力對待

撰文:黃偉倫 鄧家琪
出版:更新:

香港記者協會今日﹙11日﹚公布最新的「新聞自由指數」調查,結果顯示,不論公眾人士及新聞從業員,均對新聞自由的評分創歷史新低,跌幅亦為歷年之冠。
調查顯示,公眾評分方面,「新聞自由指數」為41.9分按年跌3.1分;新聞從業員方面,則僅為36.2分,按年跌4.7分。記協主席楊健興表示,在反修例示威期間,記者多次受到暴力對待,形容:「有啲力量要干擾你、要嚇你、要阻止你,唔想你報道訪採,無咗嗰種免於恐懼的自由。」
另外,由於新聞從業員於採訪時受暴力對待的情況備受關注,記協是次調查亦增設相關問題,結果逾六成半受訪新聞工作者稱,採訪期間遭警方、不同立場人士暴力對待。

香港記者協會今日﹙11日﹚公布最新的「新聞自由指數」調查,結果顯示,不論公眾人士及新聞從業員,均對新聞自由的評分創歷史新低,跌幅亦為歷年之冠。(黃寶瑩攝)

是次調查由香港民意研究計劃於今年1月9至15日展開公眾人士部分的調查,成功訪問1,022名18歲或以上的港人;新聞從業員部分則由記協於1月17日至3月27日展開,成功訪問327人;至於關於採訪時受暴力對待的調查,則訪問了222名新聞工作者。

「新聞自由指數」反映過去一年對新聞自由的評價,以0至100評分。公眾評分為41.9分,按年跌3.1分,為調查自2013年開始以來的新低。調查又發現,公眾衡量香港新聞自由時,考慮的因素亦有變化,「記者採訪時的人身安全」所佔的比重,由上一次的第三位,躍升至第一位。

香港民意研究所﹙社會研究服務﹚總監彭嘉麗表示,是次調查的公眾部分再創新低。(黃寶瑩攝)

香港民意研究所(社會研究服務)總監彭嘉麗表示,公眾部分再創新低,主要源於三項評分急跌0.6至1.4分,包括是否有足夠法例確保新聞記者採訪時可以順利獲取所需資訊;傳媒獲取報道所需資訊出現困難的情況;記者採訪時受到人身威脅。另外,七成八公眾受訪者認為,831太子站事件損害新聞自由。

2020年5月10日,警方入夜後曾在旺角使用胡椒噴霧,有多名記者中椒。(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2019年10月27日「追究警暴」為主題的尖沙咀遊行,有記者被警員指罵。(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新聞從業員方面,新聞自由指數評分為36.2分,按年大跌4.7分,95%受訪從業員認為,新聞自由整體情況較一年前倒退;33%受訪者指,上級有就香港獨立的討論而施壓,要求少就此方面報道、甚至不准予報道,按年增11個百分點。

調查又發現,多達93%受訪新聞從業員認為,執法人員以暴力故意阻境採訪的問題普遍。97%或以上的受訪者認為,831太子站事件、印尼女記者右眼中槍失明、記者採訪期間被捕、法院禁警員「被起底」、議員倡官方發記者證等事,均損害新聞自由。

2020年5月10日,警方入夜後曾在旺角使用胡椒噴霧,有多名記者中椒。(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2020年5月10日,警方入夜後曾在旺角使用胡椒噴霧,有多名記者中椒。(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鑑於新聞從業員在採訪中遭暴力對待的情況備受關注,今次研究特別增設相關調查。結果顯示,222名受訪新聞工作者中,逾六成半,即145人表示,曾在採訪過程中遭警方、不同立場人士,或先後遭兩者暴力對待。至於沒有遭到暴力對待的受訪者,僅28人,其餘則是去年6月至調查期間,並無採訪示威活動,又或表示不記得。  

2020年5月10日,警方入夜後曾在旺角使用胡椒噴霧,有多名記者中椒。(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另外,141位表示曾遭警方暴力對待的受訪者指,警方的暴力行為包括強光照眼,言語辱罵、推撞、刻意遮擋鏡頭、搶奪攝影器材、噴射胡椒噴劑及近距離投擲催淚彈等。新聞工作者受到的傷害,包括接觸或吸入化學物質引致的副作用,如皮膚敏感、肚寫、呼吸系統問題等,部分人身體有瘀傷,皮膚破損,甚至需要入院接受治療。

楊健興表示,在反修例示威期間,記者不時受到暴力對待,惟政府、警方一直未有正視問題。(黃寶瑩攝)

楊健興表示,在反修例示威期間,記者不時受到暴力對待,惟政府、警方一直未有正視問題,反而轉移視線,指有假記者或警員於電光火石間行動,將問題扭曲為記者未包容警方,結果問題一直未解決,前線警員羞辱記者後,毋須負責。他形容:「有啲力量要干擾你、要嚇你、要阻止你,唔想你報道訪採,無咗嗰種免於恐懼的自由」。

昨晚旺角有人群聚集示威,警方多次截查記者,要求跪下搜身;又曾向記者噴胡椒噴霧。楊健興對昨晚發生的事件感到極度憤怒,形容情況惡劣,有記者被噴中胡椒噴霧後,警方卻拒絕讓記者即時清理。他續稱,警方不應無差別截查採訪中的記者,因為截查需要有合理懷疑。對於有記者被要求跪下及停止拍攝,他認為情況不合理,而且有羞辱成份,未配合傳媒採訪,有違警察通例。

去年七月份,持霰彈槍警署署長向記者方向噴胡椒噴劑。(資料圖片/余俊亮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