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歷史科|鄧振強:只能答弊多於利 有認真學習能理解經濟侵略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中學文憑試(DSE)歷史科問「1900-45年日本為中國帶來利多於弊」,引起爭議。教育局長楊潤雄昨日(15日)要求考評局取消該條題目,並稱派員到考評局了解出題機制,長遠檢討現行機制,確保教育局對文憑試的監管。
中學校長會主席鄧振強今日(16日)出席商台電台節目時形容,涉事題目出得不理想,因學生能闡述的觀點少,只能回應弊多於利,但作答時也須提及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處。他強調,只有「無受過教育或無相關知識才易被引導」,而試題資料內的借款中有列明須收七厘服務費,學生若在三年高中課程中有認真學習,能理解出日方做法是「經濟侵略」。

鄧振強:歷史資料題要求考生提及資料沒包含的部分

鄧振強解釋,歷史資料題的考試特色,是透過資料誘發考生思考,考生須利用已有知識回答及評價,考試有時限,學生知悉試題提供的資料不會是歷史的整全紀錄,「無受過教育或無相關知識易被引導」,題目共有八分,正正是要考生提及資料沒包含的部分:「是開放性題目,問考生是否同意此說,並『就你所知』說明,所以只是提供史料,而非提供歷史整全紀錄。」

鄧飛:試題扭曲學生價值觀、涉人道問題

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則認為,題目出得「很壞」,不理解為何會如此出題,又稱即使學生對該段時期的歷史有認識,出題者亦應兼顧史實及他人感受。何又指,試題不但會影響本屆考生,更會令往後的文憑試考生嘗試了解日本在該段時期對中國的利處。

教聯會副主席鄧飛亦稱,有關題目會「慢慢引導同學以功利判斷」,扭曲價值觀、涉及人道問題,形容題目是「重口味」及「要不得」,因為不論日本對中國有何利處,「人命關天」下不應如此出題。

取消試題會影響中史考生心理

鄧飛直言,教育局要求取消試題是聞所未聞,更會影響下周應考中史科考生的情緒,籲考評局交代審題機制,供考生參考。而鄧振強亦表示,社會應尊重專業,宜交由考評局決定,而大眾亦應尊重考評局決定,令爭議告一段落,否則將影響考生心理。

▼DSE 2020 防疫安排▼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