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 歷史科│考評局前秘書長蔡熾昌:取消試題須三思 非同小可

撰文:陳晶琦
出版:更新:

中學文憑試周四開考的歷史科,一條涉及1900至1945年前中日關係的題目引起掀然大波,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周五宣布,將要求考評局取消相關試題。
考評局前秘書長蔡熾昌今日(16日)指出,取消試題「非同小可」,因審題委員會必須一致接受試題及評卷指引方會定稿,呼籲教育局以考生為重,三思並撤回決定。

目前風聲鶴唳,山雨欲來,對心力交瘁還要應試的十來歲考生,會不會有影響呢?相信這是不少家長和老師的牽掛。懇請當局以考生為重,三思,則香港幸甚!
考評局前秘書長蔡熾昌
考評局前秘書長蔡熾昌(右二)撰文,籲當局以考生為重,三思日前取消試題的決定。(資料圖片)

指題目設計在於區分難度 屬專業考量

於1992年至2004年出任考評局必書長的蔡熾昌,今日以「老兵的回憶和期盼」為題於《眾新聞》撰文,以曾在考評局工作的經驗,分享對近日DSE歷史題釀成風波的看法。他表示,試題必須有區分度,倘題目人人都能答對,區分度是零,便會失甄別考生的能力,形容「等於一條廢題」。

故今屆歷史科卷一第二題,蔡熾昌表示該題已有兩項資料提供,倘加一項資料便會令學生作答「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此題目,變得「易如反掌」。

他續解釋,現時題目如此設定,原因是審題委員會的專業考量,因添加一項資料會大大降低題目的難度,屆時每一個考生,不論他的歷史認知程度,均一定會回答「不同意題目的觀點」,並損害題目的區分度。

區分度過低的(試題)便不會用於真正的考卷,一道人人答對的題目,區分度是零,完全失去甄別考生的能力,等於一條廢題。
考評局前秘書長蔡熾昌
今屆卷一第二題舉出「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說法,詢問考生是否同意此說法,並須解釋答案。

蔡熾昌亦指,再增資料亦會浪費考生的閱題時間、浪費紙張,違背環保政策。故現時題目以「解釋你的答案」前加上「並就你所知」,倘考生「對抗戰歷史一無所知的考生」方會同意利多於弊的觀點,否則小心審題的考生會以其對抗戰歷史的知識,提出弊多於利。

蔡熾昌稱,此題便能視乎考生的表現,達到比較理想的區分度,亦稱「很難想像考生答題時腦海會浮現政治思想」。

蔡又稱,考評局轄下的審題委員會,成員須一致接受擬定試題及評卷指引方會正式定稿,故表示沒有一個成員可以有特權,亦指做法行之有效值得重視。

蔡熾昌(中)表示,取消題目是公開考試的一個嚴肅項目,必須經過一個過程,以科學為基礎,輔以學科專家專業意見。(資料圖片)
取消題目是公開考試的一個嚴肅項目,必須經過一個過程,以科學為基礎,輔以學科專家專業意見。偏離正軌,放下專業,後果嚴重。
考評局前秘書長蔡熾昌

蔡最後作結稱,今年考試情況特殊,文憑試考生失去不少課時令人無奈及痛心;而且在這樣困難的環境進行考試,其心情亦會忐忑不安。故他希望,社會能給他們一個寧願環境,讓其安心備試,以順利完成文憑試,且懇請當局能以考生為重,並三思現時決定。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