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指住房負擔過重損身心 健康不公平加劇 籲推租管增建屋

撰文:陳家怡
出版:更新:

香港中文大學一項研究指出,住房負擔過重會損害大眾的身心健康。研究評估市民扣除住屋開支後剩餘可用收入,以及他們應付日常生活開支面臨「匱乏」的狀況,發現住房負擔越大,身心健康質素越差。
負責研究的教授表示,醫療方面「匱乏」的情況相比起食物、衣著的更顯着,隨着樓價上升和疫情來襲,住房負擔對市民身心負面影響更嚴重,政府需要加強推出房屋政策,例如加快供應更多公屋和過渡性房屋。

香港中文大學一項研究指出,住房負擔過重會損害大眾的身心健康。(陳家怡攝)

中大新成立的「健康公平研究所」與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研究團隊於2014年至2015年訪問了1,978名市民,了解他們的住屋負擔能力及身心健康質素。

研究評估市民住屋負擔能力對健康的影響,以扣除住屋開支後的個人剩餘收入用作計算。市民的剩餘收入越多,身心健康質素越好,反之住屋負擔越嚴重,健康越差。住屋負擔能力較差受訪者通常是公屋住戶,他們年紀較大和教育水平較低,少運動和有吸煙習慣等。

香港中文大學一項研究指出,住房負擔過重會損害大眾的身心健康。 (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中大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院長黃仰山表示,住屋負擔能力較差的受訪者健康狀況亦較差,例如會感到抑鬱、有痛症等,身心健康質素有如慢性疾病患者。住屋負擔能力造成的心理社會壓力可導致精神病和身體調適負荷過重,荷爾蒙失調和皮質醇偏高,患上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中大健康公平研究所副所長、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鍾一諾表示,撇除飲食、煙酒習慣等其他因素,單是住屋負擔能力對於身心健康影響明顯。住屋負擔能力最差的組別生理和心理健康指數分別比最好的組別低2.53和3.87分,住屋負擔越嚴重,健康指數越低。

中大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院長黃仰山表示,住屋負擔能力較差的受訪者,身心健康質素有如慢性疾病患者。(陳家怡攝)

除了計算剩餘收入,研究亦評估市民生活中匱乏情況,從不同範疇了解貧困對身心健康影響。「匱乏指數」的21個項目可反映市民因為貧窮或不能應付的生活必需開支,評估物質匱乏項目包括衣服、食物、醫療、維修與保養等,而評估社會匱乏則包括派利是等。

結果反映,住屋負擔能力最差的組別中,每五人就有兩人面臨匱乏,有37.7% 處於匱乏情況,比住屋負擔能力最好的組別高約10倍。而住屋負擔能力較差,在醫療範疇匱乏情況較為顯著,因為醫療費用相對昂貴並難以節省,變相他們減少使用醫療服務。

香港中文大學一項研究指出,住房負擔過重會損害大眾的身心健康。 (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中大健康公平研究所副所長、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認為樓價近年持續上升,加上疫情影響,進一步減低住屋負擔能力,匱乏和健康不公平情況更趨嚴重,例如市民要花費購買口罩或者面臨失業。他建議政府加強制訂房屋政策,加快興建公屋和過渡性房屋,以及落實租金管制措施。

中大健康公平研究所副所長、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左一)認為樓價近年持續上升,加上疫情影響,市民匱乏和健康不公平情況更趨嚴重。(陳家怡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