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憶插滿喉婆婆 東區物理治療師:她用虛弱聲線喚陪伴

撰文:李恩慈
出版:更新:

病情較差的新冠肺炎患者連日臥床,心肺和四肢功能隨之下降,需在隔離病房接受物理治療。「物理治療對患者而言,更重要的作用是陪伴。」東區醫院高級物理治療師吳家樺接受《香港01》專訪憶述,曾有一個婆婆住在深切治療部單人房,渾身插滿喉管,「當時我入到去,佢同我講單字『陪』,我望一望佢,佢再講一個字,『驚』。我即刻同佢講唔駛驚!」每日定時相見做治療,她已將患者當成朋友,每天在心底暗暗為他們打氣,祝願早日康復。

左起:東區醫院二級物理治療師姚正剛、二級物理治療師陳穎珊、東區醫院高級物理治療師吳家樺。(高仲明攝)

患者心肺功能下降、筋骨關節繃緊、肌肉力量變弱

東區醫院高級物理治療師吳家樺表示,在深切治療部留醫的新型肺炎患者,多數需接受物理治療。她解釋,患者的呼吸不暢順,加上長期臥床,以致心肺功能下降、筋骨和關節繃緊、肌肉力量變弱等。其中長者的情況尤其容易變差,甚至有患者「喺床爬起身都難」。

物理治療師會為患者度身訂造療程,動作針對肺部復康和肢體鍛鍊。肺部復康屬於胸肺科物理治療,包括呼吸練習、拍痰、咳痰、抽痰等;而肢體鍛鍊旨在放鬆筋骨和加強肌肉力量,譬如走路、做拉伸運動等。她表示,治療時間因人而異,大部份患者每天約需一小時。

吳家樺表示,東區醫院在2月底迎接首名需要物理治療的病人。(高仲明攝)

與患者關係融洽 長者會說「掛住」物理治療師

每逢周一至周五,物理治療師進入不同隔離病房,為患者進行治療。吳家樺稱,同事與患者關係融洽,有些長者會說「掛住」某個物理治療師。曾有一名同事服務婆婆多天,有日換上另一名同事替更,婆婆失望問道:「做咩唔見佢呀?佢開小差(擅離崗位)呀?」二級物理治療師陳穎珊說,她逢周五會提醒患者,周末不會提供物理治療服務,但知道有些老人家還是會等待,「望住個鐘,睇下幾時有運動做。」

吳家樺:希望盡可能陪伴患者​ 

吳家樺深明,物理治療對於新型肺炎患者而言不止是治療,更重要的是陪伴。她猶記得,曾有一個婆婆住在深切治療部單人房,渾身插滿喉管,「啲管有手指咁粗,鼻又有,肚又有」。

婆婆的身體虛弱,聲音沙啞,力氣僅足以吐出單字。

「當時我入到去,佢同我講一個單字『陪』,我望一望佢,佢再講一個字,『驚』。我即刻同佢講唔駛驚!」那段時間,吳家樺每天為婆婆拍痰、做手腳伸展運動,婆婆向她表示「舒服咗」;而她也希望盡可能陪伴婆婆,便替她多做幾款運動。

吳家樺稱,她為婆婆做腳部運動時,需要出力抬起婆婆的腿部上下移動。當時她身穿全套保護裝備,不出一會便大汗淋漓,心裡卻毫不介懷。她表示,已經將患者當成朋友,每天在心底暗暗為他們打氣,「希望佢哋快啲好返啦!」 

陳穎珊對於能幫助新型肺炎病人,感到十分高興和榮幸。(高仲明攝)

「拍痰」助嚴重患者康復出院

物理治療除了能重新訓練身體機能,亦能加速患者康復出院。陳穎珊憶述,她曾照顧一名住在深切治療部中年男子,他當時剛剛拔喉,但由於病情進展不佳,醫生打算替他重新使用呼吸機。她當下認為,患者或因濃痰太多,才引致呼吸不暢順。於是她向醫生提議,先為他拍痰、咳痰,如效果不彰再為他重新插喉。「因為插喉好辛苦,而且患者再插返喉都唔知幾耐先出到院。」她為男子進行了一多小時的物理治療,成功令他咳出濃痰。翌日她休假,也請纓回醫院跟進他的情況。結果患者的病情大有改善,不但不需再插喉,更在數天後離開深切治療部,並於兩周內出院。對於能幫助新型肺炎病人,陳穎珊感到十分高興和榮幸。

姚正剛曾於17年前,加入物理治療Dirty Team,照顧沙士病人。(高仲明攝)

東區醫院至今有13名物理治療師曾照顧新型肺炎確診者,當中包括不少經驗豐富的前輩。二級物理治療師姚正剛曾於2003年,以物理治療師身份照顧沙士病人。他想起沙士的情況,仍然心有餘悸。「當年眼見醫護人員受感染,心裡非常憂慮,係硬著頭皮去做。」至於應付新型肺炎疫症,他認為醫院累積了17年經驗,是有備而戰;醫院的指引較清晰,資訊較透明,工作時放心得多。

吳家樺(左)示範如何協助患者進行手部伸展運動。(高仲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