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基金|遙距營商計劃D-Biz審批時間長非全額 業界改申科技券

撰文:麥凱茵
出版:更新:

政府透過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推出5億元的遙距營商計劃(D-Biz),申請者可以獲得全額的資助,上月底更加碼至15億元。不過截至7月8日,仍然只有2,121宗申請獲批,審批時間更遠多於標榜的10日,要超過一個月。
有供應商直言,計劃的審批標準不明,批出的金額與預期落差甚大,做客戶在實行上有猶疑;未來會建議客戶改申請科技券,「D-Biz優勢是時間短,但結果出來一個月也未能夠審批,那不如申請舊有的科技券。」
創科局局長薛永恒早前解畫指,申請宗數超出預期,署方已增派人手處理;創新科技署的目標是8月內完成6月底所收到的約1.5萬宗申請。

創科局局長薛永恒指計劃反應熱烈,已經增派人手處理申請。(資料圖片 / 盧翊銘攝)

平均每宗獲批4萬元 與10萬元全額相距甚遠

遙距營商計劃(D-Biz)在5月18日推出後反應熱烈,至6月26日決定加碼10億元,計劃由原定的5億元增至總額共15億元。計劃在加碼前已經由預期的3,000宗,超額達四倍收近1.5萬宗申請。創新科技署向《香港01》表示,截至7月8日下午6時,共收到15,426宗申請,已處理2,368宗,當中2,121宗獲批,總資助額超過8,600萬元,即每宗個案獲批的金額約為4萬元,與全額的10萬元說法相距甚遠。

申請反應熱烈 10日審批變月批

政府最初宣傳計劃時表明,每間公司可以申請最多三個項目,每項最多資助金額是10萬元,若超過3萬元便需要經過獨立審計,但可獲全額資助。屬於服務供應商名單中的奧端數碼推廣,負責人何懿堯(Adam)坦言「計劃理論上是全額資助,應該會『手鬆』,結果出嚟有啲批得三成幾。」

左起:Joselie及Adam在政府的服務供應商名單中,但他們認為計劃無助實際幫助小企業營商。(黃寶瑩攝)

Adam的公司由計劃接受申請首日便遞交10多份申請,但超過一個月至6月20日只有一宗獲批,即10日批核期變成一個月才完成。而其僅獲批的申請共涉兩個項目,分別為自行開發網上商店及客戶關聯管理,金額為9萬及8萬元,結果當中的三成二獲批,得到5.2萬元資助。

計劃資助批不足 客戶打退堂鼓

公司合夥人馮芊帆(Joselie)批評,不少客戶因為10萬元的全額資助申請計劃,首一星期公司收到大量查詢,「10個打嚟都係想拎報價,但係至今實際上帶嚟嘅生意係無嘅」,全因批出的資助額不足使客戶打退堂鼓。

Joselie解釋,計劃在批核後會先批出三成的資助,另外七成要完成計劃才會再分發,「萬一我哋改個計劃去就個價錢,但政府最後覺得同個計劃唔同咗,批唔到尾數到時又要同客人拗。」她認為計劃無助中小企轉型,在疫情下客戶大多不會自掏腰包出資,「佢哋當然係見10萬元先諗轉型。」

全額資助意指不用配對 「佢咁解釋都得嘅」

政府解釋「全額資助」的意思是不須要公司或申請人投入金額作配對,對此Adam無奈地指:「佢咁解釋都得嘅,但大家當時都唔係咁認為。」他又認為計劃推得太急,很多細節未有仔細考慮,包括涵蓋的科技方案由最初13項改變為12項,申請在5月18日開始,但簡介會則只在兩日前才在網上直播等,「個計劃個審批標準個啲都係唔知嘅。好似我哋點解批三成?原因係咩都無講,只係覆返你個金額囉。」

Joselie補充,公司團隊每做一次報價,至少要與對方開兩次會擬定計劃,花費的時間要一周,「如果最後客戶真係決定唔做,我哋乜都無。」她直指,以現時批出的金額而要持續半年的項目甚有難度,「其實係咪可以改短啲個日子,變為一次又得唔得呢?係咪無得上訴?」她表示,曾經致電熱線查詢,但電話打足一星期都無人接聽,「我哋都想為客戶爭取利益。」

計劃涵蓋12類有助遙距營商的資訊科技方案,但為期需要為6個月。(黃寶瑩攝)

署方回覆12宗申請獲批但放棄 審批時間按資料而定

若10分滿分,Adam及Joselie總結計劃只會給予最多5分,「始終同期望差太遠。」他們指,「D-Biz優勢是時間短,但結果出來一個月也未能夠審批,那不如申請舊有的科技券」,至少科技券的審批細節較仔細,批出的金額大約有七成,成功率更高,「可能我哋都係會建議返申請科技券。」

創新科技署回覆《香港01》查詢時稱,每個申請所需的審批時間視乎申請者提交的資料是否齊備、妥當,以及申請項目的技術考慮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論。而企業對計劃的反應出乎預期般熱烈,首個星期已有超過5200宗申請,在首批160宗申請中,有大約86%(即138宗)接受經批核後的方案,有10宗申請需要更多時間考慮,另有12宗(7.5%)放棄參與計劃。

▼第三波爆發 限聚令收緊▼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