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跨境生新學年或無教科書上課 校長:郵寄內地或被扣查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疫情持續,本港新學年未能如期開學,中小學生繼續在家學習時,亦要有教科書配合,然而,跨境生或面對新學年無課本上課的難題。
北區小學校長會主席梁志文透露,因現時應對疫情措施,跨境生無法親身回港購買來年教科書;曾打算將課本寄回內地,但內地對入境書本有限制,若要符合數量及價值要求,每名小學生書本需分成3個包裹才能寄出,且當中須夾附證明文件,加上曾有學校反映,郵寄內地亦要面對教科書被內地海關扣查的風險,最終書本未必送到學生手上,令學校難以處理。
他稱,7月底已向教育局反映,期望港府與內地部門協商,建立臨時官方途徑,讓跨境生新學年有書本學習。教育局回覆時指,建議校方透過互聯網將學習材料傳予學生,又指會研究如何能為跨境生提供更適切支援及協助。

跨境生新學年或面對無課本上課的難題。(資料圖片)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上月曾表示,跨境生涉兩地政府安排及大量資源,預計下學年極其量只可容許中四至中六跨境生回港上學,而局方會與學校商討如何協助中三或以下的跨境生。但北區小學校長會主席梁志文反映,跨境生新學年隨時沒書本上課,而上月底起向局方反映,但至今近半月,尚未有消息,擔心跨境生新學年無書本可用。

寄書往內地有價值及數量限制

梁志文解釋,內地對入口書籍有要求,每次投寄書籍價值不可高於800元人民幣,且限制數量,以他任職校長的福德學社小學為例,每名學生新學年教科書、練習及作業等合共接近30本,價值逾1600港元,為安全起見,每名學生用書要分3次才可投寄,且每份均須填寫申報表、夾入書單等。

他直言,與友校分享經驗時,獲悉內地海關有機會扣起書籍檢查,意味著即使教職員完成多次行政工夫,學生亦未必收到書,令不少學校卻步。

此外,有消息指,因本港部分教材被指「敏感」,內地部門將對境外教科書實施更嚴格規定,下學年起內地的學校,不宜直接使用境外教科書,入境書籍審查亦較以往嚴謹。

北區小學校長會主席梁志文期望,教育局與內地當局協調出「官方途徑」,協助跨境生將書本送往內地。(資料圖片)

學校曾與書商商討開放電子版本予學生 因涉境外版權 至今未有結果

梁志文表示,為解決教科書問題,不少學校正與書商洽談特別安排,希望書商開放電子版本予境外學生上課及溫習,惟每校所用書籍不同,各科書本書商不同,且涉及境外版權問題,故需花額外時間及人手跟進,至今未有結果。

梁稱,即使書商願意幫忙,初小生難長期以電子書有效學習,故7月下旬已向教育局分區主任反映,期望教育局與內地當局協調出「官方途徑」,協助跨境生將書本送往內地,或因安排須兩地多個部門配合、需時協商,至今未有消息。

荃灣商會學校安排跨境生在港親友代領教科書。(受訪者提供)

荃灣商會學校安排跨境生在港親友代領

而同樣有跨境生入讀的青衣的荃灣商會學校,則安排跨境生在港親友代取,校長周劍豪指,該校約有180名跨境生,估整體學生約45%,在教育局宣布9月也未能回校上課,預計內地跨境生短期難以回港,故聯絡書商,為跨境生安排訂書。在跨境生家長匯款及出示證明後,班主任會代為通知書商,書商再統一將教科書運往學校,校方再通知跨境生親友到校領取。

周劍豪解釋,聽聞過內地郵寄書籍有數量及金額限制,校方難以代寄,而該校大多跨境生有親友在港,可代為郵寄,亦有跨境生安排可免檢疫往來兩地的親友代領。他相信該校大部分跨境生在新學年開始前收到教科書,與本地生同步電子學習。而校方會與跨境家長保持聯絡,了解他們有否其他難處或需要。

教育局回覆《香港01》查詢時表示,知悉學校為跨境學生寄送課本遇到困難,正研究如何能為他們提供更適切的支援及協助。(資料圖片)

教育局:知悉為跨境學生寄送課本遇困難

教育局回覆表示,學校可透過校網、電郵或社交平台,將學習材料予傳學生及跨境生,又稱教育局知悉學校為跨境學生寄送課本遇到困難,強調跨境學生也是香港學生,教育局會關顧其學習需要,正研究如何能為他們提供更適切的支援及協助。

另外,教育局指,若因疫情關係,出版社未能適時交付已購買教科書,學校可按實際情況與家長及出版社聯繫,作適當應變及跟進。而教育局和香港教育城網頁整合了不少資源,學校、師生和家長可瀏覽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