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彌敦道報販疫境搵食難 賣紙半世紀 今靠APP掌握疫情

撰文:陳詠姿
出版:更新:

本來人多車多的彌敦道,疫情下行人寥寥可數,紮根油麻地眾坊街多年的報攤檔主鄧智明(明哥),多年來見證彌敦道改變。明哥笑稱「而家你直行,只要唔撞柱係唔會撞到人」,形容疫情下生意是前所未見地差。面對紙媒衰落的現實,明哥坦言要追上時代步伐,慢慢學習及適應網上平台。

「我做咗四十幾年報紙,最差係今年,往時做到十點,而家八點就收檔。」
報攤檔主 明哥
明哥的報攤位於油麻地大街,入行四十多年的他,見證著報業的興衰。(林頌華攝)

從小時候替人送報紙上樓開始,明哥便與報紙結下不解緣:分拆報紙、為代理商負責送報、在外父外母的報攤「睇檔」,直至11年前在油麻地擺檔,每天風雨不改賣報自今。明哥說做街檔最辛苦,打風下雨都要開檔,因為訂了的報紙都不可以退貨,不賣就是自己蝕。

數到最令明哥自豪的時刻,必定是報業黃金期,「最興旺係90年代時,一生人最威風時,同埋六四事件嗰陣,一日可以賣到7000幾份,總之有報紙就喺地鐵口賣,嗰時收錢收不切。」可惜的是,昔日紙媒風光不再,明哥坦言「以前資訊唔發達時,一定要靠報紙,而家唔係,所有做報紙嘅全部人都好少人買。」

「而家少了好多人買,因為資訊發達,個個網上有得睇,唔需要一定買實物。」
報攤檔主 明哥

明哥的報攤屹立於絡繹不絕的彌敦道一家酒樓旁,主要做早上茶客的生意,生意本應不差。但受到新冠疫情的衝擊,酒樓休業近兩星期,報攤生意額亦下跌六至七成,是他經營報檔四十多年以來最差的時候,原本每天可售賣100份報紙,現在不足40份,每月收入少於一萬元,反正沒有生意,倒不如提早至八時收檔。「舊年(反修例)冇好差,而家疫情個個都怕感染,唔敢出街」。就連明哥自己也害怕受感染,不時會用酒精清潔雙手,亦在檔口放數瓶水清潔。

疫情之下生意難做,加上近年便利店加入競爭,明哥認為出路是「希望政府可以放寬一下零食可以賣,零食係批發商拿回來,係正途嘅,希望多一個渠道增加收入。」目前法例規定除了報刊外,報攤可售賣的物品有12種,包括水、紙巾、香煙、打火機、利是封等,若售賣茶、小食等物品已屬違法。

+2

大勢所趨 報販用app睇新聞

媒體愈趨電子化,年輕一代近乎不看報紙,報檔的生意也愈來愈難做,就連明哥也用多了電話,與時並進留意疫情及時事最新資訊。有廠商為報檔推出電子交易平台,讓報販可以靈活下單,提供相關行情及產品資訊,協助他們數碼轉型。明哥亦指現時下單很方便,「好似煙草商咁落單,好容易處理,要幾多、要咩煙。」菲利普莫里斯的香港及澳門銷售部主管黎旭恆表示,疫情期間,電子交易平台可以保持與報販緊密聯繫,了解他們業務需要,平台的靈活下單更可幫助他們改善庫存控制及現金流。

明哥現時慢慢地學習用手機接收資訊,「做咩都係時代不斷進步,好多人用WHATSAPP平台,睇到咩事發生,可能五分鐘已經知咩事。」雖然明哥亦多了使用手機接收資訊,不過他相信紙媒亦有其支持者:「紙傳媒係唔會滅亡,最多係少,因為好多人喜歡拿起實物去睇,去任何地方看都可以。(電話)隨時沒有電,電話沒有電就唔可以睇。」

明哥亦指現時下單很方便,「要幾多、要咩煙。」(林頌華攝)
「紙傳媒係不會滅亡,最多係少咗,因為好多人鐘意拎起實物去睇。」
報攤檔主 明哥

大半生都投身於報檔行業,明哥對於紙媒情有獨鍾,現時沒有生意不時都會翻閱雜誌,看下有什麼好去處及美食,坦言若有天報檔要被取替,亦會感到很可惜,「當然不捨得,沒有了,一定很可惜」。

明哥坦言如果報檔有天要被取代,會大感可惜。(林頌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