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車10年增四成 控車位供應壓車輛增長失敗? 學者:非太有效

撰文:黃偉倫
出版:更新:

泊車位短缺問題不時困擾駕駛人士,車位增長遠未能追上私家車上升幅度,近日更開始逐步停用油麻地停車場,引來怨聲載道。不過政府並非不知悉泊位問題,之前曾多次解釋稱,土地資源有限,不可能持續增加泊車位,追趕汽車增長步伐。
在車位供應上,除土地問題,政府仍有其他考慮。翻查官員於立法會的回覆,多次提到泊車位政策是優先配合商用車需求,只會在許可情況下,「同時提供適量的私家車泊車位,但不希望誘使慣常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市民轉用私家車」。
對於這種接近透過控制車位供應,壓抑車輛增長的手法,有學者認為並非有效方法。學者指,限車位供應,必須同時要執法部門配合,否則只會衍生嚴重違例泊車問題。該學者又認為,現時本港最大問題非車位不足,而是私家車過多,促當局借鏡新加坡凍發車輛牌照等方法,壓抑私家車增長。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過去多次出席立法會,回應車位問題時,都曾提到:「政府目前提供泊車位的政策,是優先考慮及配合商用車輛的泊車需求,並在整體發展容許的情況下提供適量的私家車泊車位,但不希望誘使慣常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市民轉用私家車,以免加劇路面交通負荷。」相近字句於2019年的審計報告中曾及。

雖然立法會秘書處資料研究組的一份文件提到,雖然政府無刻意以限制泊車位供應,控制市民擁有私家車,不過亦提到,泊車位供應的限制,確可能減低市民擁有私家車的意欲。

不過究竟泊車位短缺,是否可限制私家車的增長呢?翻查運輸及房屋局過往向立法會提交的數據顯示,過去10年,車位數目只微增5.2萬個,總數為68.3萬個,增幅僅8.3%;同期私家車數量卻由43.5萬輛,增至62.5萬輛,升幅達43.7%。從數據可見,汽車增幅遠多於車位增長,而私家車增長數量,每年大約增1萬至2萬多輛,僅去年增幅不足1萬輛。

香港運輸研究學會資深會員熊永達認為,雖然以車位供應限制私家車增長亦是一種方法,但並非太有效。他表示,相關方法需有執法部門配合大力打擊違泊,惟現時多處可見違泊,甚至部分圍村,四處泊滿汽車,除非有無限量執法人員,否則車量仍會上升,並衍生嚴重違泊問題。

熊永達表示, 以車位限制私家車增長並非太有效。(資料圖片)

熊永達認為,問題重心其實是過多私家車,而非泊車位短缺,現時道路難以容納所有汽車。他表示,車位並非難以增加,但需考慮全盤運輸政策,並指部分地區如元朗,經常都有空置泊位。他續稱,既然大前題是控制私家車增長,可考慮其他方法,例如新加坡的車輛牌照設配額,為數量設限,然後牌照期限為10年;又或直接加稅,令汽車成奢侈品。

李耀培同樣認為,以車位限制私家車增長錯誤。(資料圖片/黃偉倫攝)

汽車會︰房屋供應「北移」 交通配套未完善 私家車需求增加

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同樣認為,以車位限制私家車增長錯誤。他表示,在港「養車」並不便宜,每月需逾萬元,但私家車量仍節節上升,源於市民確有需要駕駛。他解釋,近數十年,房屋供應有北移現象,不少新樓建於屯門、元朗、上水等地區,然而交通配套未完善,需倚賴私家車到港島、九龍一帶。

李耀培表示,全球多個發達城市、如日本東京、新加坡等,都有塞車問題。他認為車多擠塞難免,但香港加上泊位不足,結果更衍生四處違泊問題。他引述政府指,理想泊車位為平均每輛車,可分配1.4至1.5個泊位,但目前卻遠遠不足。他促政府透過加快興建智能停車場,增加車位供應。他又稱,假如政府希望控制私家車增長,應改善整體政策,例如改善公共交通配套,市民若無需要「仲點會咁笨買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