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牛山石天窗成打卡熱點 草坡變禿地跣腳難行 環團嘆傷痕難復原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疫情下市民足跡遍布山野,熱門郊遊點隨時旺過旺角。市民難得郊遊為靚景自拍「打卡」,不惜自闢小徑、破壞植被。傷害大自然行為越發嚴重,草坡變禿地,如蜘蛛網般在山坡蔓延。

位於新界東的黃牛山,近期成為行山熱點之一,不少市民為一睹「石天窗」而來,但一片明顯已沙化、較斜山坡成必經之路。市民沿路行走時,部分位置要手腳並用,或靠側邊繩索借力滑行,對行山新手非易事。惟每逢假期,石天窗打卡位依然出現排隊人龍。

有環團認為,市民一窩蜂經不同小路在熱門山野穿梭,導致山徑附近植物被過度踐踏,已形成惡性循化。享樂過後,山嶺中遺下一條條,被人踐踏而成的「傷痕」,將難以完全復原。

▼石天窗成打卡熱點 草坡變禿地▼

+21

去年被電視節目介紹的黃牛山「石天窗」,石群中的空隙如崖邊的一扇窗,吸引不少市民探秘。在疫情期間,每逢周末更是人潮如鯽,崎嶇山嶺上驚現排隊「打卡」人龍。

記者於平日時間隨環團上山,尋找這扇「石天窗」。在接近目的地的一處草叢,有人留下絲帶引路,在市民自行開闢的小徑旁,有人沿路綁上繩索作「扶手」,但「扶手」兩端僅繫在幼小的灌木上。距離石天窗10多米的位置,先要經過一個大斜坡,上面的植被所剩無幾,露出一片黃土,即使遊人小心翼翼下行,亦顯得雞手鴨腳。

據記者觀察,有人手腳並用邊行邊滑,有人則靠別人留下的繩索「遊繩」而下,亦有人走近側邊較多植被山坡緩慢前行,好不容易才能一睹石天窗奇景。在石天窗所見,不少人擺出單腳站立瑜伽動作,或是撐在大石之間裝作「凌空」,但大石的另一邊,已是深不見底的密林。

鄭茹蕙認為,市民親近大自然並非壞事,但希望遵守郊野禮儀,自己垃圾自己帶走。(梁鵬威攝)

行山新手忽略危險性 增郊野負荷

綠惜地球社區協作總監鄭茹蕙表示,疫情期間市民不能外遊,唯有「瓹窿瓹罅」找美景打卡,部分較偏僻、沒有主要行山徑的地方,市民會用自己方式開路,衍生不少新闢小路。以前往石天窗的斜路為例,同一時期多人到訪,附近植物被踐踏、沿路滑行時拖行表土,更加速山徑退化,下大雨時再沿小路沖刷造成水土流失。當小路被沖刷得日漸難行,另一批人或再開新路,或是拉扯側邊的植物作攙扶,終形成惡性循環。

即使有人好心留下繩索助市民上落,但「扶手」只繫於木柱上,終有一日枯毀,無法支撐人類重量,對行山新手甚艱險。鄭茹蕙指,曾見有中年女士,右手拿著自拍棍及行山杖,左手扯著幼繩雞手鴨腳下坡,嘆言「享受大自然之餘,也要顧及安全」。她強調,部分網站將行山的危險性輕描淡寫略過,其實該段山徑,對新手是吃力而艱難的挑戰,冀市民資料搜集時,多觀看可信網站以了解難度。

2008年,前往石天窗的小徑仍有植被覆蓋。(郭錦輝提供圖片)

資深行山愛好者郭志標早在大約2000年前後,曾到訪石天窗,因草坡較斜,他坦言若非大膽、體能好,已不敢下去。他憶述,當時前往石天窗,沿路仍有植被,他看過山坡斜路變得光禿禿的「近照」時,大呼恐怖「點解搞成咁?」他寄語行山客,不要為好角度拍照而亂闢山徑,破壞植物,最終反而損害景觀。

前往石天窗的草坡變成光禿禿的泥地。(梁鵬威攝)

漁護署擬在千島湖清景台豎告示 加強巡邏勸喻

至於大欖涌水塘的千島湖清景台,亦成另一個遭行山人士「蹂躪」重災區。記者於假期到訪時,發現不少人越過圍欄,走出觀景台外的大石避開人海拍照。觀景台對出斜坡,則被遊人踩出多條「打卡」小路,日漸變寬、表土退化。

漁護署承認,近年郊野公園個別地點,因遊人逕自開闢山路,令原本有植被覆蓋的表土被嚴重侵蝕,加上山坡陡峭,植被難以自行修復,加速水土流失。以清景台為例,漁護署指今年下旬用籬笆,圍起沖刷嚴重地方,保護新種樹苗,但觀景台下方的小路非由署方建造,亦不鼓勵市民使用,故將豎立告示,加強巡邏和勸喻,提醒遊人應盡量使用漁護署提供的山徑。

▼千島湖清景台對出山坡禿化嚴重▼

+5

環團建議綠色遊前往承載力較高景點

這場抗疫戰持續近一年,港人的行山季不只局限在秋冬,令山野自然修復的機會減少,日積月累的摧殘難以恢復原貌。鄭茹蕙不時在山邊拾到口罩,又試過發現一整袋已食完的外賣被遺棄山野,亦遇過有人開大音響行山。她無奈說「發掘香港大自然是好事,但希望遵守郊野禮儀,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政府推廣綠色本地團,景點包括郊野公園。翻查漁護署數據,今年1至9月到訪郊野公園的遊人數目達821.2萬人次,2月單月就錄得超過130萬人次。今年首9個月遊客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加約3%,但與2018年同期相比則減少約6%。在垃圾量方面,今年1至9月在郊野公園收集到1,817公噸垃圾,雖較2018年同期減少9%,但仍較2019年同期增加1.5%。

鄭茹蕙認為,大型旅行社辦綠色遊時,應帶團到較高承載力的景點如濕地公園,導遊應有足夠生態保育意識及知識,將確資訊帶給遊客。

有辦本地遊的旅行社有意與梅子林故事館合作,辦團講解鄉郊歷史、自然生態等。館長兼導賞員李以強表示,一些聲稱「綠色遊」的旅行團,或欠缺講解郊野公園自然生態、導賞質素參差,只著重享受美食,旅客或只抱「到此一遊」心態。他認為,綠色遊可「做多少少」,行程不必過於緊湊,也希望導遊至少學習郊野守則,在行程中帶出保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