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博覽下月舉行 中大社科院長:學生有成長心態可助穩定社會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每年一度的「學與教博覽」將於下月9至11日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疫情令全球教育模式轉向更科技化,本屆博覽將集中探討疫情下的教育新常態。大會今日(11日)舉辦傳媒招待會,邀學者及資深教師分享部分焦點議題,包括以電子評估掌握學生學習進度、培育學生以正向思維面對逆境,以及如何裝備他們迎接人工智能時代的策略等。

負面情緒籠罩全城,學生情緒健康引起關注,今年博覽另一焦點,是分享如何借科技推動「正向心理教育」。

中大社科院院長趙志裕提醒,老師及家長應讓學生感受到「世界因為你所做的事變得更好」,令學生感到有意義、幸福及有成長心態,除了有助學生正向思考,對社會、經濟及政治穩定有正面幫助。

學與教博覽大會今日(11日)舉辦傳媒招待會,邀學者及資深教師分享部分疫下的焦點議題,包括以電子評估掌握學生學習進度、培育學生以正向思維面對逆境,以及如何裝備他們迎接人工智能時代的策略等。(鄧穎琳攝)

博覽會聚焦疫下教育新常態

新冠肺炎疫情捲席全球,教育界須混合面授和電子學習教學,近一年的實踐經驗後,多名學者將出席下月的「學與教博覽2020」分享經驗。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鄭弼亮表示,博覽將聚焦探討疫情下的教育新常態,預計將來可延續網上教授AI項目,博覽請來多名講者分享中學AI課程發展。

獻主會聖母院書院的STEM統籌主任彭嘉煒說,校方2019/20學年起推動STEM教育,疫情下他安排了一批參加先導計劃的學生,思考如何協助應對疫情,最終學生設計出適合校園使用的「社交距離檢測儀」。彭在過程中收集並整理學生研究期間遇到的問題及困難,製成教材,預計下學年可用在中二級STEM課程中。而中文大學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系講座教授蒙美玲亦將為6間中學設計初中適用的AI課程。

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鄭弼亮。(鄧穎琳攝)

負面情緒籠罩全城,學生情緒健康引起關注,今年博覽另一焦點,是分享如何借科技推動「正向心理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卓敏心理學講座教授趙志裕,亦是博覽的分享者之一。他說,近年有研究發現,學生情緒穩定、成長心態會影響社會政治穩定,而學生的心態比能力及天賦更重要,提醒教師和家長應協助學生梳理情緒,並找出合適學生學習的方法,「別只讚做得好,應說做得比從前好,並詢問他做了什麼方法進步。」

反修例再迎來疫情,趙志裕直言港人情緒差,他建議社會不應只要求學生提升學術能力,更要培養學生有成長心態,協助學生找出意義及幸福感,「與其叫學生放鬆、安全,不如以網上平台合作、學習及解決問題......讓他們有存在價值,不只灰心。」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卓敏心理學講座教授趙志裕。(鄧穎琳攝)

他強調,感受到「世界因為你所做的事變得更好」是「意義感」及「幸福感」的來源:「有研究說,被捉入集中營都可生活及忍受的人,是因為苦難中仍感到意義,我們都可多想想這部份。」

第十一屆「學與教博覽」由教育城及Bailey Communications HK合辦,除了本港學者,大會今年邀請了英國、美國、芬蘭、以色列、印度、以及中國內地等9個國家,合共330位講者分享,預計舉辦逾270場活動,而介紹新教學資源的攤位則有逾300個,預計可吸引數以萬計的教育工作者參與。

大會表示,疫情持續,少部分講者不便來港,預計有十多個講座會以視像形式進行,而博覽將實行「免接觸」登記入場,並定時消毒場地。